泉州东美环卫工休息点变身早餐店 总工会将督促整改
丰泽东美社区东美路口的环卫工休息点内开起了早餐店,休息点标志也不见了
承建方:
休息点专为环卫工服务
临时改变用途绝对不行
对此,承建方丰泽区总工会主席傅建龙昨日回应,他们还不知道休息点改变用途一事。不管休息点利用率如何,刚建不久,社区就改变用途,这是绝对不行的。今天,他们也将向社区了解情况,督促社区及时整改。
此前,出于为环卫工服务,由他们投资在东美社区试点建2个休息点,效果好的话,他们打算在区里推广。
昨晚,丰泽区环卫所所长王宗东也表示,目前,环卫工休息点确实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环卫工休息点就应该为环卫工人服务。将此出租,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不太合适。
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审核审批科相关负责人说,市区主干道上,只要是涉及占道建设,规划局有规划的,还得该局报批,不能轻易改变用途。环卫工休息点,本属于纯公益行为,市政府也鼓励多建设,报批手续上也相对放宽。但若临时改变用途,是绝对不允许的。
【观点云集】
市民:
1000元租金谁来监管?
承租方管理是否会有失职行为?
对于社区将休息点挪为商用,市民观点云集,有反对也有赞成。
市民苏先生觉得,社区此举有借此盈利的嫌疑,且不管改变用途是否涉及违规行为,这1000元的租金,如何保证用于环卫工费用支出,谁来监管,值得深思。
市民谢小姐表示,从商家角度而言,承租方肯定是以盈利为目的,让承租方来承担管理职责,是否会出现失职行为?怎能保证服务到位?环卫工人还敢不敢前去使用饮水点?这些后续可能引发的问题,需要社区逐一解决,而不是单纯一租了事。
也有人对这种行为表示赞同。市民陈先生说,目前,建设、管理环卫工休息点都是一种尝试,社区这种行为也是一种探索,只要能让环卫工更合理地利用,有何不可?社区只要在后期监管多下工夫即可。
【记者调查】
日常管理并不复杂
昨天,鲤城区环卫所所长张振滨以爱国路休息点为例,他介绍,该站点前期由区环卫所承建,后移交给社区管理。日常社区只需承担水电费、桶装水费用即可,大约每月100元的管理成本就足够了。给使用的环卫工人各配备一把钥匙,日常卫生则由环卫工保洁,管理并不复杂。
利用率低与选址有关
记者获悉,去年8月份,鲤城区在市区爱国路投用首个环卫工专用休息房。丰泽区东海街道自去年至今,也先后建设了8座环卫工休息站。
昨天下午,记者走访这些休息站发现,利用率低是普遍现象。由于东海街道投建的8座休息站都位于城郊,周边大多无建筑,使用率还相对高一些,但这些休息站,也多在雨天“受宠”些,工人们可及时避雨。由于多数休息站都是简易的活动板房,夏天过热,工人们也不愿呆在里面休息。
在市区北门街打扫的环卫工人肖应兵,算是常“光临”爱国路休息站的了。他觉得,设休息处对一线环卫工人来说是件大实事,有空时,便去休息站坐一会儿,烧点水喝。
不过,肖应兵也提到,休息站的选址很重要,一般就服务周边人群。远一点,环卫工人便不爱使用,除了走动麻烦、工作也忙外,上级部门还常来查岗,如果不在就要扣钱,谁还敢去休息?
需规划布局不能一味建设
采访中,多方都认为,对于目前休息点利用率低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处理。丰泽区环卫所所长王宗东认为,在城乡接合部,环卫工人休息难,应多建环卫工休息点,布局相对完善,符合环卫工人要求。
至于城区的繁华主次干道,最好不建休息站,因为一方面休息站占用空间,另一方面,环卫工人就地休息更方便。在城区,则应该呼吁沿街商铺,给环卫工人一个临时取水点,真正便民。
【采访手记】
别让爱心变味
环卫工人用双手,扫去这座城市的尘污,天未亮就起床,风里来雨里去。对他们而言,建一个休息站,可以歇会儿脚,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采访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哪有这样的好事?”
今年,丰泽区总工会出资,在东美社区试点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站。本来是件挺好的事,尴尬却接连而来:先是环卫工人不爱用休息站;接着,社区索性将它出租给了商家,想让商家承担管理的职责。
其实,环卫工人们也很委屈:休息站就这样突兀地伫立在繁华的主干道上,相隔不到千米,就有2座休息站,而自己住处离这还不到200米,去休息站,不是更麻烦?
其实啊,这本来是挺好的一个爱心举动。如果不处理好,不仅让爱心变味,还会被人质疑诟病。接下来,各区还将继续建设休息站,但是不是可以先听听环卫工的心声,在选址等方面,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或者,在一些不需要休息点的地方,能不能将其化为更实在的福利待遇,真正让环卫工笑开怀?(本网记者 陈丽娟 谢杨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