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东亚文化之都大型策划再启航 畅谈“海上交流”

2013-10-24 08:25 来源:闽南网 0

福住邦夫在郑成功纪念馆亲手种下的榕树
福住邦夫在郑成功纪念馆亲手种下的榕树,如今已郁郁葱葱

开栏语

  1259年前,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了史记最早的中日对外交流使者;时隔半世纪,新罗人张保皋来唐当兵官拜将军,后归国,开创中日韩海上贸易,被尊为韩国的“海上王”。

  千年前,顺着海上丝绸之路,中日韩三国在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碰撞开花,从三国的文化轨迹可略窥一二。中国传过去的陶瓷、习俗和饮食文化等,日本加以发扬光大的茶道,以及三地几近相同的仿唐古建筑,都在静静记录着。

  千年后,循着轨迹,我们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再次启程。今天开始,我们启动东亚文化之都第二阶段策划报道《东亚文化之都三城大视野》。

  策划前期,我们将邀请亲历者,讲述他们赴韩日时的文化触动,并连线海外嘉宾,重温中日韩三国的交流故事。后期,我们将带着民间文化使者团,亲赴日本横滨和韩国光州,领略不同的文化风土,学习他国先进的文化管理经验,以期从中寻找泉州的“文化地位”和“东亚价值”,以及东亚文化繁荣之于泉州的大环境意义。

  他有一半的日本血统,300多年前,归国立下战功,成了中国的民族英雄;他是新罗人,1200多年前,来唐朝当兵,归国开创韩中日海上贸易。

  郑成功,张保皋,这是两个在海上交流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古时交通不便,海上往来成了打开各国交流的第一把钥匙。不同历史长空的两人,也由此留给后人向往的空间。今天,我们邀请了2位亲历者,讲述临港城市的魅力,从民族英雄的现在,寻找当年划在海上的交流轨迹。

  本期海外视角,观察员将横滨的临港发展娓娓道来,这是一段旅程,也是一段成长之路,你且听她慢慢说来。

郑聪明郑成功纪念馆馆长
亲历者:郑聪明 郑成功纪念馆馆长
见证事件:郑成功第11代侄孙福住邦夫两度回南安石井认祖归宗

国姓爷后人 两度回乡认祖

  1987年,我还是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福住邦夫。

  日本平户市是国姓爷郑成功的诞生地。1985年,纪念馆颇具规模,我们拜托平户市市长帮忙寻找国姓爷的后人。事情很顺利,平户第二年就找到在横滨的福住邦夫,他是国姓爷胞弟的后裔。

  1987年,70岁的福住邦夫首次回乡认祖。他带的家谱,顺利对接上。受当时形势及语言不通影响,他跟少数宗亲碰了面,便匆匆返日。

  临行前,宗亲会送了他两个字:溯源。福住邦夫激动得老泪纵横。

  第二年,他再次来到石井,亲自在纪念馆左侧种下一棵榕树,回赠了四个字:血浓于水。他说要带后世子孙过来祭拜,遗憾的是,回日本不久,他便因病去世。

  这里和平户的联系仍在。1989年,受平户市政府的邀请,原纪念馆馆长郑万进到平户参加祭拜活动。回来后,郑老馆长特别兴奋地说,日本当地对郑成功很崇敬,说他是位了不起的国际性人物。

  1994年,平户市政府代表团还莅临纪念馆朝拜郑成功。此后,平户和南安缔结姐妹市。如今,平户市政府代表团每年都会组团来石井,瞧瞧国姓爷。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文化半小时》天湖首演 彰显东亚文化之都魅力
下一条:泉州晋江大桥本周末禁行 市民可改走刺桐大桥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