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 书写永不磨灭革命情
红二支队成立周年纪念特刊
四大阶段:勾勒安南永德苏区的创建
安南永德苏区,又称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建起来的一个以安溪为中心、横跨四县的红色区域,被誉为“第二个闽西”。其创建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奠基开创阶段: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闽南临委和福建省委就开始派人到安南永德地区开展工作。1929年7月,朱德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和前委机关3000多人出击闽中,于8月下旬进入德化济屏乡和与安溪交界的永春福鼎开展革命活动,打通了闽西与安南永德的联系,安南永德成为闽西苏区致力拓展的重要区域。1930年前后永春、安溪游击队的建立和1931年底安南永德临时县委的成立,奠定了安南永德创建苏区的基础。
■初步形成阶段: 1932年,中央苏区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正式把毗邻闽西苏区、初步实现红色割据的安南永德纳入领导,抽调大批干部到安溪,建立中共安溪县委,组建闽南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1932年11月,中共安溪县委升格为中心县委,统一领导安南永德四县的斗争,标志着安南永德苏区初步形成,进入巩固发展阶段。
■鼎盛发展阶段:1933年3月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进入鼎盛时期。与此同时,安南永德苏区积极巩固和发展苏区,壮大革命武装,进行土改分田,改革婚姻制度,各项斗争开展得如火如荼,使安南永德成为福建的“第二个闽西”。特别是1933年8月25日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和1934年春土改分田的进行,标志着安南永德苏区正式形成,进入鼎盛发展阶段。
■游击隐蔽阶段:1934年10月,蒋介石大举“清剿”闽赣中央苏区,安南永德游击战争转入最为艰苦困难的阶段。安南永德军民坚持保卫苏区,拖住国民党军有生力量,策应主力红军长征。1935年10月转入隐蔽斗争,红二支队政委彭德清坚持至1936年4月才转到闽粤边游击区,后加入新四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