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飞地 记者带您探访洛江三明安溪飞地的故事

2013-07-29 10:45 来源:东南早报 1

不少西乡人建起了新房子

不少西乡人建起了新房子

在仙游生活 半个世纪的泉州人

沿着县道332线,经过洛江钟山村、宫口村越过界碑,进入莆田仙游境内转入省道306线。沿途经过仙游龙华镇、仙游县城,转西北方向,经过大济镇,穿过度尾镇区沿路询问,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记者终于找到位于度尾镇霞溪村一角的钟山村西乡。

“你们是泉州来的?快进屋、快进屋。”在西乡的村口,钟山村西乡村民黄世胎得知是老家来的客人,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坐。

在仙游生活了半个世纪,西乡的泉州人,渐渐融入当地的生活,他们与当地人通婚,适应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1967年,40多位村民集体建了这栋大土楼。

1967年,40多位村民集体建了这栋大土楼。

夫说闽南语 妻讲莆仙话

13岁跟着父母离开洛江罗溪,今年62岁的黄世胎老伯在西乡生活了49年。他在莆田仙游娶妻生子,妻子就是仙游当地人。

如今,他的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各自成家,平时,家里只有老两口。适逢暑假,女儿带着外孙和外孙女回来看望老人,家里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在闲聊时,记者注意到,黄世胎老伯说的是闽南话,他的妻子讲的却是莆仙话。黄老伯说,虽然来了49年,但他却没学会说莆仙话,妻子嫁给他30多年,也不会说闽南话。

“她说莆仙话我听得懂,我说闽南话她也听得懂。”平时,老两口各说各的方言,但却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沟通。

在一个屋檐下,用两种方言,产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黄老伯的孩子们既会说闽南话,又会说莆仙话。

记者到西乡人家采访

记者到西乡人家采访

耕地渐少 村民大多外出谋生

不一会儿,黄世胎的大哥、今年67岁的黄世添也从地里回来,摇着斗笠,笑呵呵地和记者聊天。

黄世添老伯介绍,1958年,第一批数十名洛江钟山村人到度尾霞溪村,在这里,他们开垦出田地,过上安稳的生活。两年后,这一批钟山人,在当地入户,加入仙游户籍。

1964年,又有数十名钟山人陆续迁入霞溪村,住进西乡。当时,霞溪村给第二批迁入的钟山村人22亩地。“平均下来,当时每个人约有0.5亩耕地。”黄世胎老伯介绍,随着人口的繁衍,房子一栋栋增加,如今,他们平均每人只有约0.2亩的田地。

22亩田地,已远远无法满足西乡人的生活,大家又把眼光看向外地。

“年轻人大部分在外地工作、做生意。”黄世胎介绍,目前,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小孩,其他人多在外地赚钱,“很多人在江苏省开小吃店。”村里剩下的老人,则在每年8月到12月间,做手工面线赚钱贴补家用。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晖扬花苑外墙大理石再脱落 丰泽区建设局责令整改
下一条:泉州市区2路公交车 前挡玻璃开裂仍上路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