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拟实施数字工程等十大工程保护闽南文化生态
2013-07-11 00:15 来源:泉州晚报
0
今年2月,文化部批准实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入新阶段。2013世界闽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更大大推进了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记者昨日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泉州市拟实施交流展示、研究出版、艺术创作、整体保护、“申遗”工程、数字工程、普及工程、造势工程、综合利用工程、保障工程等十项具体工程。
建立博物馆网络联盟
近期将启动建立全市博物馆网络联盟,构建以海交馆、泉州博物馆为主体,各县(市、区)博物馆、各专题博物馆为分支,各民营、私人博物馆为补充的,体现泉州多样性文化的博物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力争一两年内推出闽南文化丛书
利用泉州晚报社成立出版社之机,泉州市力争在一两年内分类出版泉州海洋、戏曲、民俗、南建筑、宗教、南少林武术及泉台五缘文化等方面丛书。编撰出版闽南文化综合性、普及性的书籍也在计划之中。
筹建泉州“国家水下考古基地”
艺术创作方面,泉州市拟制定出台鼓励创新、创作,对在各级评选中获奖的文艺作品进行奖励的长效激励措施,扶持创作一批具有泉州特色和全国影响的文艺作品。今年,各专业文艺院团还要各创排1台新戏或抢救复排1台传统剧目。
整体保护方面,今年泉州市将完成2个非遗展示馆、30个非遗传习所、300个展示点的建设,确保“十百千基础工程”第一期工作任务全面完成;继续完善13个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鲤城区文化街区、丰泽区蟳埔古村落保护。按计划,木偶剧院将确保年内竣工,歌舞剧院力争在第三季度开工、年内完成基础施工建设。
泉州市将重点完成府文庙泮宫门楼、美山和文兴码头、延平郡王祠、五店市部分建筑修缮工作,启动府文庙大成殿修缮工作,积极筹建泉州“国家水下考古基地”。相关部门拟同步推动“闽南红砖建筑”、“海上丝绸之路”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