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精英激荡泉州金改智慧 共论金融强市之路
闽南网6月29日讯 金改,对于已经领跑福建经济发展十多年的泉州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如何构建与泉州中小微企业相适应的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互补性强的金融组织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又如何让泉州民间资本阳光化,打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成了泉州政府部门、金融业、实体企业及民间资本等多方共同关注的话题。
为探讨这些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为泉州金改进言献策,“2013泉州市金融服务月”主办方于6月27日下午,举办了一场由20多位国内和本土金融业、企业界、学界知名人士参与的“助力金改”圆桌峰会。在峰会上,他们畅所欲言,妙语连珠,智慧不断碰撞,发出了来自泉州金融业、企业界一线关于金改的声音。由于发言踊跃,峰会持续了3个多小时才结束。
现场讨论的话题中,“政府在金改中的引导、管理、教育职责”、“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新路径和理性评估”等成了现场焦点。经过一番讨论,圆桌峰会与会代表倡议,泉州作为金改试验区,可以在政府完善风险防范和退出机制、“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资银行”、产业创新融资方式等方面先试先行。
□学界声音
民资银行细则或出台,泉州可先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咨询专家郭田勇
郭田勇
最近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成立自担风险的金融机构。预计不久后具体的实施细节或将出台。而泉州作为全国第三个金改试验区,可以在这方面先试先行。
对于民资发起的银行,建议采取有限责任制,而不是无限责任制,有限责任制是一种“逃债”机制,无限责任是一种“跳楼”机制,为降低民资银行风险,有限责任会更好,而且发起的股东也可以多元些。
营造制度环境激发企业家创造力
——峰会嘉宾主持、泉州经贸学院院长、厦门大学金融系博导杜朝运教授
杜朝运
从投资视角看,金融一直是个让人兴奋的领域。泉州市获批成为全国第三个金融改革试验区,很多民企无疑会产生憧憬甚至冲动。但是否进入以及如何进入,这是在激情的同时必须冷静思考的问题。
从融资的视角看,金改为民企进行融资渠道创新提供了良机。创新是企业家必备的优秀品质。在获利动机的驱使下,企业家会进行制度创新,捕捉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潜在的利润,将潜在的利润变为现实的利润。但此时的金融制度创新尚是一种未经过当局正式认可的制度安排。只有将这一非正规的创新转化为正规的制度安排,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制度的效用。
因此,在金改区建设中,企业家和政府这两级行动团体必须形成合作,政府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让企业家的创造性迸发出来;其次,政府要及时发现并提升企业家创造出来的非正规制度安排,使之正规化。
□媒体声音
发挥媒体职责创造金改良好舆论氛围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总编辑张朝辉
张朝辉
在泉州金改背景下,作为媒体,首先要发挥好自己的职责和专业服务,及时传播金改的最新资讯,努力创造金改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
多年来,海都报面向闽南深耕泉州,开辟多个专业性强、服务行业的周刊。比如,服务泉州中小企业的《老板周刊》,针对金融业和投资理财的《理财周刊》。搭建这样的平台,就是为了服务行业,推动行业发展。我们也期待,通过最大程度地发挥媒体的功能,传播更有价值的经济资讯,促进泉州金改进程,更好地为服务实体经济尽一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