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温陵十二钗:金刀带雨剪黄芽 一盏清茗酬知音

2013-05-28 08:59 来源:闽南网 0

茶叶在空调房静置,发酵
茶叶在空调房静置,发酵

白玉纺奶奶,采茶歌编得好也唱得好
白玉纺奶奶,采茶歌编得好也唱得好

南安雪峰寺,僧人们品茶论道
南安雪峰寺,僧人们品茶论道

茶农暂停采摘茶叶,午餐补充体力
中午12点多,茶农暂停采摘茶叶,午餐补充体力

大坪古街是保留最完好的茶乡古街
大坪古街是保留最完好的茶乡古街

鉴茶

制茶工艺

闽南文化大观园】

【钗主本纪】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天,生于茶叶世家的叶筱茶我以温陵第四钗的身份,来和大家叙家常啦。

  如果在三五人围坐的地方听到这样的对话,比如“老枞的?”“陈香的?”,您不要讶异于他们的密语,他们讨论的正是我。

  我们家族在闽南出现的时间算不得早。安溪产茶历史最迟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下。茶叶家族,绿、黄、白、青、红、黑,六色缤纷,细数起来好几百种。在福建这片乐园,我们就占足四类,是中国茶类最多的省份。最厉害的家族成员要数乌龙茶,安溪产的铁观音又是乌龙茶中的翘楚。

  有生长的沃土,有视我为生活必需品的闽南人,连制茶大师都说了,何需嫉妒日本、台湾有“地道”的功夫茶?茶叶的根在这里,茶叶家族的未来,必然也在这里。

□读这些书,你可以更了解我

  《茶经》,唐代陆羽著

  《大观茶录》,宋徽宗著

  《茶录》,宋代蔡襄著

  《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陈建中、陈丽华、庄莉著

  《铁观音秘笈》,魏月德著

□闽南文化节展情速递

  闽南茶人的海外足迹,比如安溪人在海外开设茶庄时使用的锡制茶盘、茶叶罐等;

  被奉为潮汕功夫茶的“品茶四宝”,包括红泥风炉、玉书煨、若琛瓯、孟臣壶等。

  在闽南,一壶水,一泡茶,拉近了许多志趣相投者的距离。

  泉州府文庙蔡清祠的天井北侧,西厢房是泉州文库办公室,东厢房是泉州市书法家协会办公场所。

  推开虚掩的木门,两棵郁郁葱葱的老榕枝叶遒劲。每天上午9时许,烧好水,泡好茶,半天的茶叙就要开场了。西厢房里,只要天气不是太坏,每天都有许多泉州文史界的老同志来坐一坐。文化人坐在一起,茶韵氤氲里,有时候讲讲欧阳詹、王十朋,或者谈谈谁写了哪本好书……

  蔡清祠东厢房,这样的茶叙,几乎每天也在同时进行着。

  以茶为伴的生活场景在闽南太常见了。车水马龙的闹市街道旁,茶行随处可见;办公室的一方茶盘旁,多少白领精英思想碰撞;百姓居家时,三五好友就着一泡好茶,说的是家长里短人间冷暖。

  筱茶仔细一想,谁能说一天生活中,从不见我的踪迹呢?大概实在是太难了。

茶乡姑娘呦,采茶歌儿唱起来

  “十条丝线九条青,姐妹站近茶丛边。满山茶工片片是,到处都有念歌诗……”安溪大坪乡,83岁的白玉纺奶奶唱起了自己年轻时编的采茶歌。筱茶在这茶乡人家刚坐定,就被这支曲子吸引了。

  玉纺奶奶20岁时从安溪龙门嫁到大坪。正值妙龄的她,第一次站在了茶山上,那一片壮丽的茶乡美景打动了她,随口就哼唱出了许多山歌调子,并在姐妹中传唱。63年过去了,如今已是奶奶辈的玉纺,嘴里唱着难忘的山歌,手中娴熟地挑选着茶梗,动作不曾停下。

  大坪乡李宏鸣书记介绍,这里的采茶歌大多是自编原创的,不仅有单人歌唱,也有男女对唱。采茶歌也讲究音韵整齐,现在已经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筱茶听说,爱情也是采茶歌的主题,直到二三十年前,安溪一些地方还有对歌成婚的习俗,真是浪漫啊。

  茶乡沉淀下的那些古老的过去,用如今比较稳重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可以被看见、被触摸“文化”。比如可以被传唱被听见的采茶歌,比如可以被看见的与茶有关的题刻、记载。

  南安丰州的九日山莲花峰上,石刻“莲花荼襟太元丙子”,它表明,早在晋代之前,泉州就有种茶的传统了。直到唐朝中期,茶圣陆羽才写了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咱们的记载比他早了400年。

  后来唐末翰林学士、诗人韩偓因时局避难到泉州,他创作的诗歌里也谈到茶叶;宋代,曾任泉州知府的蔡襄也写下了著名的《茶录》,上篇论茶的色、香、味,下篇谈茶器,集中地反映了宋人品茶的技术和审美要求,是我国传统茶艺形成的标志。

术业有专攻,守好乌龙茶之根

  大多数人不懂茶树的栽培,也不管茶叶的烘制,他们爱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品茶,很多茶书对此环节也不惜笔墨,如今有一个比较正式的词,称为“茶道”。

  唐朝时,国人以煎茶法饮用;宋朝时,点茶法成为主流。从那时起,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式向国外传播,特别对日本等地影响巨大。

  在台湾,清末至近代,潮汕等地赴台的闽南人将“半套功夫茶”带到台湾,上世纪70年代,台湾茶道在环境、器具审美、泡茶方式乃至茶园管理上都开始讲究了起来。

  筱茶心中犹豫,对于沉浸在种茶、制茶中的安溪人来说,茶道的发展也许走得慢了些。铁观音创始人魏荫的第九代传人、国家级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魏月德却说,“我们并非没有茶道,而是失去了。”唐宋以来,我国的茶道声名远播,只是后代不断推翻前朝的饮茶方式,反而日本等东亚地区保留了饮茶传统方式。魏月德认为,不要羡慕别人品茶的形式,所谓“术业有专攻”,日本、台湾重品茶,我们重制茶。茶道的发展离不开乌龙茶的“根”。

  听魏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筱茶被堵塞的忧郁心绪终于打通了,茶道离不开根,没有茶乡提供品质上乘的铁观音,一切都只是空中楼阁。

  做铁观音的人偷不得懒,共18道工序,别说简化了,每道工序少花工夫都不行。为此,魏月德花了三年时间,写下《铁观音秘笈》,以二十四节气图表和七言诗歌的形式,传授制茶人心得。光说不练还不行,拥有自己的规模企业,他依旧坚持每年亲手做少量纯手工铁观音。每年应天时而制茶,用录像把过程拍下来。“并不怕别人来学习,因为这是非遗传承人的责任。”

传承与发展,代代人共同努力

  在茶乡,从种茶、制茶到品茶,无不需要用心经营。生长时,它受风雨雷电洗礼;采摘季,它盼天公作美,顺利收成;制作时,它耐心守候十八道工序,只为一剂好茶。

  茶人的勤劳换来了喜人的成绩。去年安溪县涉茶总产值首破百亿大关,安溪铁观音还开设了欧洲营销中心,开始评选安溪铁观音制茶工艺大师。不久前,春茶上市才刚刚结束,中国茶都市场销售的春茶日交易最高时200多吨。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陈建中撰写过《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一书。他认为受各种因素影响,铁观音制作存在工艺简化、大量使用机械等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应提高劳动效率,提高组织化程度。

  为了保护与发展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安溪自2005年起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乌龙茶标准综合体系被作为国标实施,“安溪铁观音”成为全国最早的茶类中国驰名商标。在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还被编写成“乡土教材”,作为小学、中学和职业中专的课程,使学生从小懂得制作的基本知识,也许未来的大师就在他们之中诞生了呢!

  有个事,让筱茶挺兴奋的:再过不久,莆永、厦沙高速公路将陆续开通,感德、大坪等茶叶主产区,开启了高速公路时代。当年茶人肩挑手扛,漂洋过海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交通的便捷,势必为茶乡的成长带来新的契机。

老街和故事,讲述茶乡悠悠事

  说了这么多,筱茶想在篇末,和您唠一唠,过去那些事儿。

  茶乡安溪,有关茶的传说和故事特别多,打开便捷的网络,一会儿工夫就跳出成百上千个链接。民间传说自然不能成为史实考证的依据,不过它们都在阐述同一件事——铁观音的发源地就在安溪。

  自清代起,安溪制茶业的发展进入繁盛时期,就出现了感德、龙门、魁斗、虎邱等茶乡古街。现在保留最完好的,要数民国时期建的大坪古街:两辆板车宽的“洋毛灰”地面,一层是石结构的骑楼,二层是“洋毛灰”建筑,特别有亲切感。

  大坪乡李宏鸣书记说,民国时期大坪古街是安溪南部茶叶重镇外销的必经之地。在如今的大坪古街上,你还能看到“奇峰瑞记”、“合吉元记”、“乾芳胜记”等茶叶铺的店号呢。

  安溪人种茶、制茶,也卖茶。李宏鸣书记自豪地说,第一个将铁观音茶苗传播到台湾的,是清朝光绪年间祖籍大坪的张乃妙。大坪乡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第一家台资茶企业,引进了当地第一台全自动茶叶生产机械。从茶叶走出去,到反哺家乡,大坪乡用了一个世纪。

  还有许多安溪人将商号开到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侨亲介绍,1928年新加坡成立“茶叶出入口工会”时,30家商号有一半以上是安溪人开设的。

  安溪茶人在外打拼的故事,筱茶难以一一述说。可以料想的是,一个家族就有一段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唯有铁观音的香韵是不变的。

□活动预告

“六一”学做妆糕人

快拨968111报名

  面粉团可以揉成猪八戒、孙悟空的造型,妆糕人曾经装饰了多少闽南孩子的童年。这周六,儿童节就到了。如果您家有9到12岁青少年儿童,带TA到海交馆来学妆糕人技艺吧。

  本网和泉州海交馆联合举办“‘糕’兴过六一五彩妆童年——民间传统工艺‘妆糕人’欣赏与技艺”活动。6月1日下午3点到5点,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二楼学术报告厅内,妆糕人民间技艺传承人将向受邀的孩子们介绍并演示妆糕技术。

  如果您和您的孩子有兴趣,请尽快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报名哦!因为学术报告厅容量有限,报名人数将严格限制,报名儿童应在9到12岁之间。上周五第一拨报名结束后,现在仅剩5个名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报名吧。

家族世系谱

绿茶

  属不发酵茶类(0~5度),可细分成炒青绿茶和蒸青绿茶。如南安丰州石亭绿茶。

黄茶

  微发酵茶类(10~20度),加工工艺比绿茶多一道“闷黄”的工艺程序,使其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

白茶

  轻度发酵茶类(20~30度),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南安丰州石亭产少量白茶。

青茶

  半发酵茶类(30~70度),也叫乌龙茶。如安溪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漳平水仙;永春佛手;漳州平和白芽奇兰;武夷岩茶等。

红茶

  全发酵茶类(80~90度),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我省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泉州泉港、德化等地少量生产红茶。

黑茶

  后发酵茶类。(本网记者 吴月芳 谢向明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一男花21万元拍奥迪A6 却找不到钥匙车没法开
下一条:泉州尚未检出“镉大米” 大米将被列下月抽检重点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