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十多个相关单位 开展井盖设施的全面检查
破多大的口子,才需要更换,存在不同的执行标准
凸起的铁钉,下陷的窨井,一条马路,诸多细节。我们关注的对象虽小,却与市民息息相关。
因护栏移除,留下一排的“钉子户”
切割钉子时,过往市民请绕行
闽南网4月24日讯 一发现问题井盖,24小时内必须完成修复——这个美好愿望,为何不能时时兑现?在这背后,隐藏着社区的经费尴尬,也衍生出对破损多大才要更换的不同认定标准。有经费压力,标准不同,自然要影响到整改效率。
从今天起至本月28日,泉州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将联合泉州市住建局、执法局、市区各管线业主单位等十几个有关单位,开展全市井盖设施全面检查,包括井盖设施建档造册、体检普查、井盖设施标志、防坠网安装、巡查机制等,还将适时召开全市井盖设施检查情况汇报会。
【问题探讨】
愁:换个井盖300元社区表示压力很大
“我们社区总共有5137个井盖要管,其中将近2000个都要社区直接维护,每年都要花去3万元左右!”丰泽街道东涂社区副主任施平国有点激动地算起井盖维护的一笔账。
东涂社区有23个居住小区,其中后坂小区、东涂新村、毅达花苑、后坂自然村没有物业公司,井盖管理直接由社区负责;加上次干道上的污水井盖、雨水井盖、雨水箅子,要管的井盖近2000个。
“井盖大多是水泥钢筋结构,根本没法修补,只能换。一个井盖要250元左右,加上工钱,没有300元下不来。”
施平国给记者报了两个数据:2011年社区换井盖花了近4万元,2012年花了近3万元,“也就是要更新100个左右,这笔钱完全由社区支付,压力很大”。
忧:问题井盖的整改效率受多因素影响
有经费压力,就容易影响到问题井盖的整改效率。首先,在破损标准的认定上,监管单位和业主单位就不一样。
泉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破损修复的立案条件是:“破损、缺失、沉降超过3厘米、弹跳,明显影响安全。”
但施平国也有自己的“一个巴掌大”标准。他说:“如果破洞到一个巴掌大,他们就会换,不然小孩的脚就可能陷进去。”行政执法局的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就收到过不少井盖权属单位发回来的反馈,称“未达到标准”。
一家通讯公司的管线维护工老陈说,“要明显影响安全,每个单位甚至是施工人员的标准都不同。正常来说,如果成人一只脚踩不进去,就很难引起重视;从发现到更换,审批下来至少也要三天。”
“区一级巡查,发现问题之后通知街道,街道通知社区核实,社区核实完再向街道汇报,街道再把意见转给区一级。”站在社区的角度,施平国认为这个过程浪费时间,而且他也不赞同一破损就更换,希望能集中一批之后,再统一更换,“至少可以省一点人工费。”
在这种情况下,24小时内修复的承诺就很难被执行到位。
罚:整改不及时将采取行政处罚
记者了解到,针对已经发现的井盖问题,泉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行汇总后,将于近期展开督查,整改不到位、超时整改的,将立案查处。
在针对中心市区七个街道的巡查中,执法人员一共发现了132个破损井盖。“对于这些发现的井盖缺损问题,我们要求3小时介入处理、24小时修复完毕;未及时修复的,要严格依法实施处罚。”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客观存在的问题确实有,但不能成为互相推诿的理由。
泉州市卫生考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主干道的井盖破损较为少见,主要发生在背街小巷或施工工地周边。从昨天起,他们将分区域或按管线单位进行全面排查,逐一对各区破损井盖进行登记,而后发函督促责任单位整改。
【整改动态】
丰田路一井盖月均破6次
昨天下午,本报记者随考评人员回访丰田路中国银行前经常破损的井盖,发现此处的井盖仍下陷,本来只有双向两车道的道路,因这一处缺陷,导致车辆过往都得小心翼翼。
考评人员介绍,此处井盖属丰泽区丰泽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在最近两个月的考评中,他们发现这里的井盖经常破,差不多一个月破6次。分析原因,此处是中国银行停车场的必经之路,再加上对面就是一个施工工地,常有大型车辆进出,导致常修常破。
昨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工业区及施工工地周边,井盖破损现象严重。如,成洲工业区通吉路美尔奇大楼4号店对面,此前已有读者举报一处井盖破损,在其附近,昨天又发现了两个破损井盖。东海片区丰海路周边人行道也有两三个井盖破损或下陷。考评人员说,附近常有大型工程车进出,以前每半个月来考评一次,都能发现井盖破损。(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 陈丽娟 陈斯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