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山地下古建筑 或为文人夜读处
专家说,这可能是旧时的屋顶构建
目前正在拆迁,进行土地平整的潘山片区
两个惊喜招贤院和韩偓墓道碑可能被找到
原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林公务说,唐末五代时,泉州刺史王审邽、王延彬父子,在潘山建了招揽避难的公卿名士的招贤院,后来又建了招贤里、招贤桥、招贤井。
招贤院地址如今已无从可考,招贤桥、招贤井的遗址倒是还在,立在招贤井边的石碑背面有一大块石片已开裂。走访发现,建筑遗址距离招贤井的直线距离不过300多米,对寻找招贤院地址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惊喜。
林公务介绍,1933年,弘一法师和唐朝学士韩偓墓道碑合影,照片显示,这块墓道碑立在潘山威惠庙旁,后来不知所终。随着潘山建筑遗址的深挖掘,这块消失在公众视线约80年之久的墓道碑,可能一并被发现。
一个印证潘山遗址印证城市东移
福建省博物院林聿亮研究员介绍,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在丰州狮子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遗址,随后又发现了宋墓。2006年时,在高铁丰州段沿线,数十座南朝古墓被发现……
潘山地处泉州与丰州的必经之地,历代统治者曾在潘山设铺、驿、市、乡、镇等,还有郑成功焚青衣处、宋太师墓及神道碑和多处寺庙等。中原人刚南迁至泉州时,依地势选择了晋江上游的丰州作为城市中心。随着航运的发展、治洪能力的提高,城市重心向下游(也就是向东)移,逐渐形成了北靠清源山、南临晋江的鲤鱼形城市格局。
潘山古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丰州城向泉州古城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印记。
一个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建遗址公园
昨天下午,记者随专家走访古建筑遗址现场。站在天公山高处,专家指着杂草瓦砾堆介绍建筑中心等。
林聿亮为我们解读了潘山建筑选址的精奥:晋江在天公山脚下流淌而过,这里看得见南来北往的船只,背靠泉永德古道(古时通往永春、德化、永安等地),地段绝佳。
专家们建议,下一步泉州文物部门应该进一步挖掘建筑遗址的中心区域,条件允许的话,利用建筑遗址建设遗址公园。(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林继学 谢明飞 实习生 苏文标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