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缘”溯“源” 守护两岸根与魂
近期,黎明职业大学“追寻领袖足迹·共话两岸亲融”实践队,深入泉州周边县市,调研两岸祖地文化、郑成功文化及史迹。
知·溯源史迹悟根脉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为了让两岸青年系统了解两岸文脉渊源,实践队以两岸“搬不走”的沟通桥梁闽南语、“割不断”的宗祠谱牒文化家书家训为切入口,先后5次探访珍藏上千份“迁台记忆”史料的惠安阿里山会馆,两度考察闽台缘博物馆,深入闽台祖庭真武庙、“海峡第一村”金井围头村、英雄故里郑成功纪念馆及延平王祠、施琅纪念馆、辜鸿铭祖籍地等两岸交流史迹45处,多次与闽台研究专家面对面深度交流。借助大量两岸家书、史料文稿、墨宝文物的研讨交流,两岸文脉渊源更加清晰,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进对闽台血脉同源的情感认同,用“青言青语”开展多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讲透闽台融合的创新理论、讲好闽台融合的发展成就、讲清闽台融合的形势任务、讲出闽台融合的光明前景。
行·创新载体传薪火
一座座向海屹立的英雄丰碑,盼的是回归,传的是军魂;一封封辗转三十年的家书,写的是乡愁,寄的是未来。为更好地实现薪火传承,实践队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和能力基础,开设闽台国情教育课,不仅挖掘设计了五十多条研学路线,还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思维,围绕闽台融合发展实际,拍摄《晋水柔台润两岸 融合发展绘青春》《两岸家书》等广受青年学生喜欢的短视频,或以拍摄vlog纪实的方式,发布新媒体平台,发挥青年学生书写助力两岸融合发展、开辟新路径的青春力量。
践·科技赋能破瓶颈
两岸文缘相承最重要的核心是源于“根在一处”。为让两岸青年增强对两岸同属中华文化根脉的认识,助力更多台胞台亲足不出户便捷寻根寻亲,实践队依托高校平台,主动对接市社联、展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活用地区资源,结合专业所长,于今年5月开发了“两岸e家”寻根小程序,形成了两岸族谱、宗祠文化信息库、搭建了闽台文化知识库、闽台商贸文化园、实现了闽台宫庙等史迹VR在线游。以科技提效、文化润心、协同联谊,为闽台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悟·总结沉淀明方向
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复兴的伟业势在必行。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的战地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从战地走来的围头村,浴火重生“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以红色赋能文旅发展的实施路径。
实践队对下一步的调研做了系统的部署,在守护闽台文化根脉、共筑两岸文化繁荣、增进两岸文化认同的奋斗征程中,接续深耕,为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绘出亮丽的青春答卷,让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刻入两岸人民的心骨里,在融合发展中共享民族复兴荣光。(罗美玲 潘晖君 尤杰舜 林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