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警惕!气温上升蛇出没,已有人被咬伤
闽南网4月21日讯(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随着气温不断升高,泉州的毒蛇、毒虫也进入了活动活跃期,各地陆续出现了蛇伤患者。近日,记者从泉州晋江市中医院急诊医学部动物咬蜇伤科获悉,科室连续三天接诊4名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其中包括一名孕妇及一名65岁老人,伤者多在菜地、草丛或住宅周边遭遇蛇的袭击。
李阿婆右手掌被蛇咬伤后肿胀
4月12日上午7时许,65岁的李阿婆在自家门口菜地摘菜时,右手掌突遭一条小青蛇咬伤,伤口处留下两点齿痕。李阿婆说看到一条青色的蛇从她手上滑过去,手背痛了一下,转头已经没看到那条蛇了……家人赶紧将她送到晋江市中医院。据接诊医生许锦栋介绍,李阿婆入院时手掌部位肿胀,并已经逐步蔓延至右前臂及肘部,情况较危急。医疗团队迅速将李阿婆的伤口切开进行负压排毒、外敷蛇伤膏、注射抗蛇毒血清及中草药凉血解毒等综合治疗。目前李阿婆病情稳定,仍在住院观察。
动物咬蜇伤科负责人庄鸿志医师介绍,毒蛇毒素可分为神经毒、血液毒、细胞毒及混合毒四类。不同毒素类的毒蛇咬伤,临床中毒表现也不同。例如,神经毒类蛇如银环蛇、金环蛇,主要症状为双侧眼睑下垂、全身肌肉从上到下逐渐麻痹,甚至出现急性呼吸衰竭;中华眼镜蛇属于细胞毒类蛇,其毒素也含神经毒成分,主要引起严重疼痛、肿胀和组织坏死;血液毒类蛇如竹叶青蛇,可引起患肢肿痛、局部和全身性出血;混合毒类蛇如蝮蛇、眼镜王蛇,同时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可引发多种中毒症状。
如果被毒蛇咬伤,最好能够判断是哪种毒蛇,不能判断则要及时送医救治,庄医生强调,“蛇毒血清需在黄金时间内使用,延误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
同时,如果因路途遥远没办法及时就医,可采取相应的急救方式:尽可能限制伤肢的活动,避免静脉回流增加毒液扩散,可以使用绷带轻轻固定伤肢,但不宜过紧;使用清水或肥皂清洗伤口,用干净的绷带轻轻覆盖伤口,避免使用酒精或过氧化氢,否则会加速毒液扩散;不要尝试切开伤口或用嘴吸毒,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毒液更快地进入血液系统,增加风险;监测生命体征,并尽快寻求医疗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