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福建人是“蛇的传人” 泉州又读“蛇州”?

2013-02-18 09:00 来源:东南早报 4

福建简称“闽”,意为门内有“蛇”。

福建简称“闽”,意为门内有“蛇”。(青子衿/绘)

福建简称“闽”,意为门内有“蛇”。如果说中华民族被统称为“龙的传人”,那么福建人就是“蛇的传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闽”如是解析——东南越,蛇种。

您知道吗?泉州的“泉”在闽南语中有两种读法,其中一种竟然和“蛇”的闽南语发音相近。此外,在泉州流传的拍胸舞,为何舞者头饰形似蛇之吐信?这两者之间究竟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蕴含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文化密码?

泉州文史专家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与其说福建人是“龙的传人”,不如说是“蛇的传人”。

专家称福建人

是“蛇的传人”

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如果说中华民族被统称为“龙的传人”,那么福建人就是“蛇的传人”。

他说,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文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如果不慎翻船落水,也可借助蛇神的力量抵御蛟龙之害。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可视为闽越人后裔崇拜蛇图腾,以蛇为形文身的遗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并把蛇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代表符号,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

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这一说法,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字》和北宋的《太平御览》,在福建本土的地方志书中也多有记载。如成书于清代的《候官乡土志》称:“疍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另外,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曰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载。

可见,古闽越人不仅信奉蛇为图腾并加以祭祀,更将自身视为蛇的后裔。

闽南语中泉州

又读“蛇州”?

泉州的“泉”,在闽南语中据说有两种发音,其中一种与“蛇”相近,是这样吗?


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闽南语研究专家王建设确定,在闽南语系中“泉州”一词确实有两种不同的读法。其一是泉州人常用的“转揪”,属于文读;而另外一种是潮州话中的“爪揪”,属于白读。前者的“泉”念作“zuan”,后者的“泉”念作“znua”,与蛇在闽南语中的读音“zua”有些类似。而“znua”与“zua”的区别仅在于,“znua”多了一个鼻音,发音时需要鼻化。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五中初中部今秋复办 设在市区桂坛老校区
下一条:春节你“微拜年”了吗?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