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圣公宫4幅百年壁画遭破坏 文物部门将派人现场查看
壁画未被破坏的部分,人物特别传神
壁画下部分大面积被石灰涂盖
闽南网1月25日讯 “位于鲤城区第三巷的圣公宫,宫内有清光绪十一年的壁画4幅,经历120多年的岁月侵蚀,壁画正慢慢在消逝……”日前,网友“@正港泉州强阿”在新浪微博上报料,称壁画遭到破坏,一旦全部消逝实在可惜。
昨天下午,记者赶往现场发现,宫内4幅壁画,因墙体裂开等原因,均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壁画下部大面积多用石灰抹上,破坏了画面的整体。对此,泉州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派人前往现场查看,并就如何保护提出具体措施。
壁画皆不完整大面积遭破坏
圣公宫,毗邻第三巷与温陵路交叉口,在圣公宫入口处,竖着一块牌子,记载着它早在1998年已列入泉州市第四批市级文保单位,并于2010年入选泉州首批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宫庙西侧佛祖殿,已成为所在地鲤中街道东门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
走进圣公宫,入眼便可看见殿中左右两侧墙上画着4幅壁画。东壁前《敕赐建庙加封慈悲解厄昭福侯》和《公显圣在海驱除水族救船户庇民》,西壁为《皇宫救灾顺帝敕赐武状元》和《公显圣护国皇后产厄》,每幅画落款“金兰社诸第”,时间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
只是,这些壁画的下半部已用石灰抹上,看不到壁画,而西壁的《公显圣护国皇后产厄》这幅壁画上,墙体裂缝明显,还用了简单的铁架加固,在壁画上端,有一小部分墙体已濒临剥落。
圣公宫董事会管理人员王锡生介绍,宫庙敬奉的是昭福侯。根据记载,昭福侯原名倪国忠,现晋江陈埭倪厝人士,因屡显奇功,受元统治者敕赐武状元并封侯。这4幅壁画均高2米,宽2.5米,绘制的就是昭福侯建功的故事。
王锡生说,宫庙于上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六七年前因壁画破坏严重,经报宗教、文物部门后,不得已才涂上石灰,部分用铁架加固。
前来老人活动中心的居民说,他们也都知道,涂上石灰破坏了壁画,但实在无可奈何,他们也希望能有部门来解决这一问题,看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些壁画。
壁画比较稀有建议复制保护
记者了解到,2010年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市海交馆联合所作的《泉州地区古建筑彩绘调查》中提及,4幅画基本上为水墨画,其工艺是在墙壁上披白灰,未干时描线条,然后用麻拌石灰粉或石膏,磨平,用桐油或光油最后涂上一层,晾干后即宣告完工。现在整体保存尚好,因年代久远,壁画整体颜色变淡。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馆员黄真真认为,这4幅清代壁画历史悠久,比较稀有,有一定的艺术性。用石灰简单涂抹,是属于破坏文物的行为,当地文物部门应介入调查。她建议,可以请美术系人员复制下这些画,在现有条件下,也是对壁画的保护。
泉州市文广新局、鲤城区文体旅游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将派人员前往现场查看这些壁画,至于这些壁画该怎么保护,将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丽娟 田米 实习生 康玉珍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