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黄少萍:小题要大做 不让宝贝沉寂
闽南网1月8日讯 “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平桥,这些年一直遭受上游企业排污、生活污水淤积等问题的影响,经过整治后,虽然附近水域得到极大改善,但尴尬仍在。本报在去年年底推出“安平桥治水”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安平桥流域治理,成了热点话题。晋江代表团十多名代表联名建议,应加快推进安海湾综合整治;从小住在安平桥旁的特邀委员陈呈仁,还详细地列出一份安平桥的“病历”,希望早日还大桥雄风。
昨天下午,本报“两会会客厅”,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安平桥保护问题,大胆设想将安平桥及其周边史迹、风光资源整合起来,在整治污染源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发休闲、旅游等产业。恰逢市长黄少萍来本报两会工作室看望采编人员,她表示,国外的许多景点,历史和文化内涵都比不上泉州,却“小题大做”,泉州应该借鉴,不能让这些宝贝沉寂在那里,没发挥作用。
细数症状
逐一对症下药
陈呈仁是一名特邀委员,家住在安平桥边。与许多人一样,他对安平桥有着特殊的情感。今年两会,他向大会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平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细数安平桥的“病历”,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重视。
在这份病历中,陈呈仁详细地阐述了安平桥不同程度存在的病症: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自然净化功能减弱、监管不到位。陈呈仁说,从小到大,他眼看着安平桥从清澈到肮脏,实在痛心。到今年为止,他已经是第三次提关于安平桥治污的建议,为了能引起重视,他特地花了很多时间去调研,才有了上述五大病症的描述。
对症下药,陈呈仁提出5点对应解决办法,除了加强宣传、强力治污、加大资金投入外,他建议,建立日常检查为主、交叉执法为辅的巡查、检查机制。即安海镇、内坑镇、水头镇、官桥镇要制定每日巡查、检查机制,由专人沿溪进行检查监督,确保本辖区溪流交界断面内无超标污水排入溪内;晋江市、南安市环保部门要每周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查,监督乡镇交界断面排污情况;泉州市环保局要牵头组织开展交叉执法工作。同时,在本地媒体开辟举报专栏,充分发挥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
他同时指出,水利部门应充分发挥安平桥闸的调度功能,根据潮汐规律引入潮水进内河进行冲淤,逐步清除底质淤泥,确保安平桥流域河道水流畅通。农业部门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严禁在安平桥流域汇水区内私自截流上游来水用于农田灌溉,确保河道水流畅通,通过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