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团走访河口湿地 将把保护湿地写进两会提案
观察团走访河口湿地,通过走访,代表委员们对湿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吴培增
李裕红
黄金钟
李洪波
付培聪
张群辉
核心提示
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的现状如何,存在着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面临着哪些困难?昨日,本报组织观察团,实地探访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近距离感受湿地、红树林、水鸟的生态魅力。
闽南网1月1日讯 参加活动的有本报观察员、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泉州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及数名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观察团在一个下午的时间,走访了桃花山鹭鸟巢区、洛阳桥红树林核心区、洛阳白沙沙场和台商投资区百崎湖等地。
当天,就如何保护泉州湾河口湿地,观察团成员举行了座谈会,大家积极建言献策,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表示,会把保护泉州湾湿地,写进两会的提案。
吴培增(泉州市人大代表):
政府重视还不够可适当规划湿地
吴培增说,在参加活动之前,自己对湿地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本次观察活动,近距离感受到了泉州的湿地之美。
对于本报推出的《湿地!诗地》特刊,吴培增高度赞扬,认为推出非常及时。“海都报不久前推出整治安平桥行动,对安平桥的环境整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又关注湿地的生态环境,海都报能做这些,真的非常好”。吴培增如是说。
听到保护区管理处纪剑锋主任说起人手不足的情况,吴培增认为,这是政府对河口湿地保护的重视还不够,人员配备上太短缺,五六个人要管7000多公顷的保护区,很多工作都没有开展的条件。因此,要保护湿地,必要的人手和资金保障是首要条件。
此外,感受了洛阳桥头茂密的红树林景观后,吴培增还建议,是否可以有计划、有限度地在保护区内规划出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市民观赏的一些设施,如开辟观光水道等,不仅可以为城市增光,也可以让更多人近距离观赏湿地景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
李裕红(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所长):
成立湿地学会打造湿地之城
昨日下午,李裕红一开始并没有和观察团一起走访,她忙着另外一件事——去民政局递交成立泉州市湿地学会的申请。她介绍,顺利的话,今年2月2日,泉州市湿地学会将在泉州师范学院成立,届时,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够关注和保护湿地。
“湿地,人类美丽的生态家园,”李裕红说,对于保护区管理处将泉州打造为“湿地之城”的憧憬,她很赞同。她说,就如同福州被称为温泉之城,泉州也应该有主打的特色品牌,泉州多水,有水的地方很多,非常符合“湿地之城”这个概念。
黄金钟(泉州市政协委员):
发展生态旅游提升城市价值
考察过国内多处著名湿地的黄金钟,昨日下午在走访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后,颇有感触,他反复提到浙江杭州的西溪湿地公园。
“他们规划早,投入早,将当初的众多小鱼塘打通,设置多个功能区,做到了保护和开发并重,并可靠此创收。”黄金钟认为,泉州完全可以借鉴西溪湿地公园的发展模式,加强保护并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对此,他还提到,2012年他曾到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为了到丹顶鹤保护区参观,坐了上千公里的车,旅途非常疲累,但到了保护区,觉得非常值得。
“泉州,有足够的条件,就该打出生态品牌,做强做大保护区,争取在全国打出名号来。”黄金钟说,“环境好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带来了经济效益,政府也会更加重视湿地的保护。”
李洪波(华侨大学教授):
开展湿地文化节重点提高保护意识
对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管理处的难处,李洪波教授提出了中肯且实际的建议,他认为,管理处要抓住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契机,有效开展工作。
李洪波对泉州湾湿地非常有感情,他说,现在的环境状况,比起十年前就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政府方面的规划、一些重点工程的建设,正在一点点蚕食着泉州湾河口湿地,这让他感到非常痛心和不解。
李洪波教授建议管理处方面,把重点放在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上,通过策划各类活动,如管理处已有初步设想的“洛阳湿地文化节”,将这一文化节打造为品牌项目,并定期开展一些学术交流。另外,还可以广泛发动包括来自校园的志愿者的力量,共同参与。
付培聪(泉州市政协委员):
合作开展保护工作做好舆论宣传
对于管理处提出的资金不足、人手不足等问题,市政协委员付培聪提出了一个方法。他建议,可以将保护区进行区域化分块,循序渐进,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一两年做好一个区域。同时在管理处开展相关工作时,要注意与所在的乡镇、街道、社区、村落等充分展开合作,做好舆论宣传活动,通过舆论先行的方式,发展和带动更多人关注。
张群辉(厦门大学博士生):
重视科研调查
增加政策可操作性
在读博士生张群辉,非常珍惜昨日下午的考察机会,他对本报连声道谢,说此行对他而言,受益良多。记者注意到,每到一地,他都很认真地拿出本子记录,听到其他人在说什么,他也很主动过去交流,并注意做好录音工作。正在进行博士论文课题的张群辉,认为此行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的了解,对于他研究的课题来说非常重要。
对于湿地的保护,张群辉提了三个建议。第一,是积极推动类似“洛阳湿地文化节”等活动,提高影响力。第二,对泉州湾沿岸村落乡民的生计情况展开调查,特别涉及利用河口湿地资源的方面。第三,重视科研工作,多开展科研调查,增加一些政策的实际可操作性。(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邵珣 谢向明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