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记】“一村又一村,你们辛苦了”
记录者:泉州市正骨医院黄尊贤
9月15日 22:30 星期三晴转大雨
早上7点回到驻地,昏昏沉沉睡了一觉,总算是缓过来了,昨夜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疫情就是命令。
昨晚21:00接到任务,我们小队要到界山镇进行入户采集,采集对象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包括老人、婴幼儿、残障人士等。队员们心里都清楚,此次任务需要深入村庄,感染风险较前两日大得多,这也是完成全民核酸筛查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到了界山镇政府,根据各个村庄的采集任务,医疗队陈队长将我们进行俩俩配对,再给每个小队发放完足额的防护及采集物品。队员们穿戴整齐后,迅速奔向各自的战场。
界山村是此次需要进行入户采集人数最多的村庄,有超过100人次需要完成,我们正骨医院“四大金刚”是这支队伍里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还有3个是党员,自然是主动认领了这一块难啃的骨头。我和郭超龙师兄组成一小队,陈俊杰医生和敖庆芳医生组成另一小队。村长及其下划自然村的一个队长开车来接我们。车上交谈过程中,得知那个队长姓林,是个退伍老兵,2003年非典时期,在上海某部队服役的他也参加了那场抗疫。下车之前他反复交代:“我们村比较特殊,有确诊病例,你们一定要做好防护!”
林队长首先把我们带到他家所在的自然村,他们的村路通往莆田枫亭镇,村民格外警惕,自发组织看守、消杀,路上层层设卡,一切井井有条。到了村里已经是深夜23:00了,这个村庄一共有17名采集对象,包括5个幼儿,1个瘫痪在床的老人,3个腿脚不方便的残疾人,其余都是高龄老人。为了提高采集效率,除瘫痪在床的那个老人,林队长在我们到达之前已提前组织采集对象到村口明亮路灯下的空旷处。他们有的被父母抱在怀里,有的坐在轮椅上,有的拄着拐杖,有的被搀扶着.......心里暗暗佩服这个退伍老兵,中国军人了不起!
有了林队长的精心组织,半个小时不到我们就完成了这个村庄的采集任务,恍惚间觉得也许今晚早早就可以结束战斗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下一个自然村共有13个采集对象,我们需要穿过一条条昏暗的村路,挨家挨户敲门。为了避免防护服和脚套在长满杂草的石子路上被划破,减少暴露的风险,我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的。有些老人听力不好,敲了半天门,一点回应都没有;有些老人虽然听到敲门声了,奈何腿脚不利索,只能慢慢悠悠地从二楼走到一楼为我们开门......就这样,13个采集对象耗费了1个半小时才完成。
精疲力竭的走回村部,和下一个自然村的队长进行交接,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在村部遇到了俊杰和庆芳,他们比我们崩溃得多,2个多小时只完成了8例采集!
安慰完队友,继续完成我们的采集任务。接下来5个采集对象比较特殊,虽然都是泉港人,但一家人住在卡点的另一侧,也就是枫亭镇境内。枫亭镇没有为他们进行核酸检测,他们又没办法回到卡点这一侧。经过沟通后,我们决定在卡点上为他们进行核酸采集。村部距离卡点有1公里多,没有车辆接送,我们只能步行前往。于是两个穿得严严实实的大白,只能踱步前进,再咬牙走回,我甚至可以感觉到汗水从腋下流向了脚心。
在下一个自然村,有个出生刚满一个月的小婴儿,他的母亲含泪问我们:“小孩子太小了,能不能不采?”内心虽然动容,但也只能回答她:“尽量采一下吧,配合一下政府工作,应检尽检,我们会轻一点的。”小家伙好像听懂了我们的对话,采集过程中异常配合,没有丝毫哭闹。他的母亲哽咽道:“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也谢谢你们的配合,谢谢!
就这么挨家挨户,两个人互相鼓励、互相打气,艰难前行,到了凌晨4点,在又热又渴又饿,精神与体力的双重极限下,村长跟我们说,都采完了!整个世界突然明亮了起来,于是开始消毒、脱防护服。本以为终于可以回去休息了,接下来的一幕,差点让我们心态崩了!另一个村庄的队长匆匆赶到,告诉我们还有十几个对象需要采集!长久的沉默......超龙师兄说:“你们给备一辆电动车吧,真的走不动了。”几经协调,终于弄来了电动车,咬咬牙,重新穿上防护服。漆黑的村路出现滑稽的一幕,两个臃肿的大白,笨拙的爬上电动车,继续着他们的使命。事实证明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最后一个自然村是最为分散的,每一户的距离都很远,如果仅靠步行,也许两个人都会倒在路上。
凌晨5点半,总算真正完成了采集任务,2个小队共完成102例,我和超龙师兄完成了67例。两个人打趣道:“咱俩今晚对得起这身白色战袍了!”“嗯,还有胸前的党徽。”
昨天和女儿视频,她说:“爸爸,你是英雄,我好爱你!”嗯,爸爸定不能辜负于你!
泉港,加油!界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