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过七夕浪漫又独特 泉州人都有哪些七夕习俗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21-08-13 10:29

  明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因源出“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被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而在泉州,七夕又称为“七娘妈生(日)”,按照传统习俗,家家户户要祭拜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七娘妈”,准备“七娘妈轿”、“七娘妈亭”、糖粿、花粉、扎成串的千日红等。

051ca6de-d3ea-49ba-bba4-cfcb92536cae.jpg.1

  老车家的﹃七娘妈亭﹄手艺,已传了百年

  “糖粿”像少女酒窝被喻为“情人果”

  “糖粿”是七夕这一天,泉州敬祀和食用的一种面食。传说,每年七月初七,喜鹊会搭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相爱而不能相处,牛郎织女见面时相拥而泣,而糖粿就是用来盛装牛郎和织女相会时落下的眼泪。所以,很多年轻人也将其喻为“情人果”。

  在西街,今年54岁的江朝红,每逢七夕来临之际,厝边头尾都会提前交代她多搓点糖粿。她介绍道,糖粿以糯米粉为食材,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而糖粿的做法很简单,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轻轻一按,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压,使其中间下凹即可。做好的糖粿看起来就像少女的酒窝,煮熟后拌上花生碎和白砂糖,一口而入,Q感十足。

  焚送“七娘妈轿”“七娘妈亭”为孩童祈福

  除了糖粿,七夕这天,泉州人还要购买纸糊的“七娘妈轿”“七娘妈亭”,买胭脂、扎花、花粉等让“七娘妈”打扮。

  泉州民俗专家介绍,“七夕”泉州有焚送“七娘妈轿”、“七娘妈亭”的习俗。在泉州的民俗文化中,“七娘妈”(即七仙女)为妇幼保护神,而七月初七是“七娘妈”的神诞。“七夕”到,不少家庭会买“七娘妈轿”、“七娘妈亭”,焚烧献给“七娘妈”,为家里孩童祈福。

  而这段时间,泉州古城街边有不少小贩也卖起了这些东西。“七娘妈轿”用竹篾扎成,七顶轿子并成一排。西街手工制作“七娘妈轿”的谢红说,她每年都会卖出4000多个“七娘妈轿”,今年为了保证供应充足,她从4月份就开始制作了。

  “七娘妈亭”则是牛郎和织女的住所,共三层,最上一层是织女做工和化妆的地方,上面画有剪刀、尺子和镜子等图案。中间一层贴有喜字,这是七娘妈和牛郎成亲的地方。而最底层则画有桌椅,是用来宴请织女的。根据一些老人介绍,“七娘妈亭”的用法讲究,如果是新婚夫妇、刚生小孩以及家里有16岁以下小孩的人家,就必须用到“七娘妈亭”。

  “七娘妈亭”的制作手艺精细,西街的老车家是厝边们最熟识的。今年68岁的车金生是家里第三代“七娘妈亭”手艺人,这也是百年传家的手艺。每年,车金生和老伴黄丽珠,都要用4个月的时间制作千把个“七娘妈亭”。(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五一”高速免费通行 泉州高速交警发布安
  • “五一”小长假 泉州市区各大医院开诊信息
  • 安溪:从“忧居”到“优居” 幸福感“就地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