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冰:18年青春献给祖国的“空中长城”

泉州晚报   2021-05-19 08:40

  “跟着共产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

  ——市委市直机关工委退休老党员 郑玉冰 党龄 50年

  1968年7月,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刚刚初中毕业没多久的郑玉冰成了一名工程兵,从“鲜花盛开的东海之滨到了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开始了长达18年让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涯。

  “在大西北当工程兵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吃饭吃的是窝窝头,逢年过节才有米饭吃;睡觉睡的是工棚、窝棚、帐篷。”回忆起当时的生活,郑玉冰记忆犹新:“大西北水资源匮乏,平常喝水已经很难了,更别提洗澡了,我们都得趁着到县城火车站去扛水泥的机会,把换洗衣物带上,先洗完澡再用洗澡水洗衣服、洗被单。”

  “虽然生活很苦,但一想到是为祖国的边防事业贡献力量,就特别有劲,心里也就不觉得苦了。”郑玉冰说。原来,当时郑玉冰所在的部队负责的是宁夏某军用机场的修建工作:“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期,前苏联在我国的华北、东北、西北都部署了军事力量,祖国和人民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将空中的防线建立起来。”

  于是,郑玉冰和战友们临危受命,扎根宁夏腾格里沙漠整整6年,才完成了上级部署的任务,也是在这里,郑玉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有流血、有牺牲,但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保卫祖国,就是保卫母亲,既然是保卫母亲,再苦再难都得坚持。”郑玉冰说。

  后来,郑玉冰跟着部队辗转北京、内蒙古等多地,前后参与了9个军用机场的建设,奉献了自己18年的青春年华。转业回泉州后,郑玉冰与当年的战友再聚会时常常会聊起这段往事:“因为不是我一个人吃苦,是大家一起吃苦,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人生道路上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人生都没有白白度过。”(郭雅莹)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预计明年年底交工通车!沙厦高速德化草村出
  • 2025年春季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公告
  • 同比增长5.2% 德化县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有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