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在泉州举行
4月23日,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在泉州举行。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获评“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
23日,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在泉州举行。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活动,是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开展的,对象为古建筑和近现代建筑,旨在树立文物保护的正确保护理念,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文物保护项目实践的典型案例推荐活动。作为2021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的一项,此次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福建省文物局、泉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
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介工作启动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收到30多个申报项目。协会采用申报项目材料初评和现场审核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组织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审核,共有15个项目入围终审环节。在2020年底召开的终审会上,经过严格的审议程序,最终,通过投票推荐了4个优秀项目:山西临汾尧都区东羊后土庙修缮项目、福建厦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旧址修缮项目、福建泉州府文庙大成殿修缮项目、广东河源仙坑村四角楼修缮项目。
现场,主办方为4个获奖项目颁发证书,各个项目实施单位代表分享了项目亮点与经验,协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点评。
“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宣传推介活动是国家文物局的一项重点工作,所选项目代表了行业的先进水平,体现了事业的发展方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张磊表示,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宣传推广文物保护项目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也希望参与活动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能够加强交流,深入研讨,共同提升。张磊还系统总结了第七次文物保护工程会后国家文物局在工程管理领域的新举措,新成效,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
“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推荐,是一项基于公益性、学术性、和示范性的活动,鼓励分享优秀经验,交流示范做法。”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王力军指出,开展此次活动,主要是为了选出代表当前我国文物保护先进水平的优秀项目,展示文物保护技术和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树立行业旗舰和质量标杆,引领行业发展水平提升。同时,通过宣传和推广,引导全行业树立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工匠精神,扩大文物保护事业的社会影响,向社会公众展现行业风采。此外,通过活动开展,发现查找当前文物保护项目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后续加强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提供依据。
据了解,福建省文化遗产丰富多样,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33251处。由于建筑类型、工艺做法的地域差异显著,传统工艺呈现多样化特色,给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和管理增加了难度。据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谢平介绍,为确保各项保护工程都能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福建积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加强专业培训,推进文物保护工程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各方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保证珍贵文物以健康的状态留存给子孙后代,又保证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的历史信息。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表示,泉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近年来,泉州全市累计投入10亿多元用于文物本体修缮、保护管理、展示阐释、环境整治、日常监测等工作,多渠道发动社会力量保护文物,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共管、司法监督、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承优秀传统,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展示保护成果,传播保护知识,宣传保护理念,提高全社会对文物事业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当天下午还召开了关于文物保护工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所长黎冬青、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卢远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查群、东南大学教授周琦分别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文物建筑设计修缮的特点、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等方面做了学术报告,并与参会代表开展了交流。(记者 谢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