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企在闽江源头种下全国首片碳中和企业碳汇林

泉州晚报   2021-04-07 08:44

  一片林子的二十年“生态存款”

  一株株马尾松郁郁葱葱,一片片杉木林生机勃勃,放眼望去,满是绿色。4月6日,在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的山林中,艾阳联营林场负责人徐延辉正忙着进行锄草、割灌等林间管护。

  艾阳联营林场护林员正在对碳汇林进行管护

  “这是一片有故事的林子,故事要从十年前说起,故事与你们泉州相关。”徐延辉带着我们往山上走,道出了其中的渊源。

  2010年8月,中国首家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增加森林碳汇为目的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发展林业碳汇迈出关键一步。

  2011年5月12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暨全国首个碳中和企业碳汇林揭牌仪式,在闽江源头的建宁县艾阳村举行,开启了福建碳汇林业建设的篇章。这个篇章,由泉州的企业与建宁县共同翻开,全国首家通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以林业碳汇方式实现碳中和的企业——福建建峰包袋公司,正是来自泉州。敢为人先的泉州企业,在碳中和的道路上,同样走出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先锋记录。

  “这片碳汇林有檫树、枫香、杉木等品种,长势都不错。”已有30多年护林经验的徐延辉,平日里,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业工作外,还负责管护这片碳汇林。

  建宁县林业建设投资公司总经理黄卫国同样是历史的见证者,他特意找出了当年的合同:“由建峰包袋出资10万元、建宁县林业建设投资公司自筹5万元,造林150亩。项目执行期为2011-2030年,预计二十年内可吸收4000余吨二氧化碳当量,实现建峰包袋的碳中和目标。”

  “那时候,新造林子的苗木只有几十厘米高,通过这些年合理化的管理,加上实施了一些林业技术措施,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林子高的树木都已经有十几米了。”黄卫国指着树对我们说,“泉州企业的捐赠行为,是应对气候变化公益事业的一次有益实践,换来的是源源不断的生态财富。近年来,我们陆续投入资金对项目资源进行集约化经营管理,符合林业碳汇方法学的开发面积已经从150亩发展到6.4万亩。”建宁县还委托第三方中国林科院科信所确认净碳汇量5.7万吨,通过专家组评审,待省生态环境厅出具备案函可上市交易。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2030年碳排放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动员令,今年将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据统计,福建已累计实施碳汇林面积80多万亩,签发碳汇200多万吨,林业碳汇累计成交256.7万吨、成交金额3861.87万元,交易规模、交易金额均位居全国前列。

  对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而言,150亩同样只是起点。“我们基金会主要是为企业和公众搭建通过购买碳汇的方式,实践低碳生产与低碳生活、展示捐资方社会责任形象的平台。”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原理事长刘于鹤介绍。十年过去,基金会已经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完成碳汇林面积达120多万亩,搭建了一个通过林业措施“储存碳信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四位一体的公益平台。(记者黄小玲 张沼婢 通讯员陈晓星 曾程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