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来电要上门回访产妇?原是“妇莲”在推销业务

东南早报   2020-10-23 08:56

妇联回应

市妇联从没开展相关业务

  就此事,记者咨询了泉州市妇女联合会。市妇联宣传部长林晖表示,妇联从来没有开展相关业务,也不会和任何企业机构合作相关业务。即使有关心产妇健康问题的相关工作也会通过街道、卫生院的力量展开,不会和企业有任何关联活动。

律师人接受服务的行为说法

或存在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行为

  北京市京师(泉州)律师事务所的郭婷婷律师表示,如果市民遇到催乳师以“妇联”“医院”的名义上门回访,在提供服务后要求收费的情况时,可以选择报警处理。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提供服务并强制收费的行为已属于强迫他人接受服务,公安机关可以对其进行行政拘留或罚款。另外,机构和催乳师是否有相关资质也不得而知。

  她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一些机构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产妇信息,通过电话营销、上门“关爱”等方式诱导产妇消费。由于接受服务的过程一般没有留下相关凭证,消费者想要维权存在难度,因此,大家对于主动提出要上门服务的电话,一定要确认对方身份,确认机构和提供服务的人员是否有相关资质,以免被骗。

相关链接

产后修复机构的“伪装”可不是新鲜事

  2016年,厦门的媒体就曾曝光过有产后修复机构伪装成妇幼机构的人进行电话营销。一位从该机构辞职的员工告诉记者,老板从各种渠道拿到了产妇的电话后,就让专门的营销人员每天照着名单打电话,话术是一样的——自称妇幼回访,可上门免费指导哺乳。

  2018年,重庆的一些妈妈们也收到了来自“市妇联”的电话。一位产妇表示,这通来自“市妇联”的电话先是关心询问产妇母乳的情况,然后称市妇联免费送一次产后修复,并指定了机构。

  去年,来自江苏的一些产妇则接到了“社区医院”的电话,同样是提供产后修复体验套餐。一位产妇表示,自称“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营销员加了她微信后,不断推销158元的修复套餐。该产妇购买后没有去体验,要求退款,“工作人员”立马变脸,至今也未退款。(记者 陈玲红 李菁 吴嘉晓 文/图)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会说话的古船》进校园 泉州海交馆社教课
  • 丰泽区举办“5·25 爱肤日”宣传活动 倡导
  • 泉州市举办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