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 我做的花灯多好看呢【[图]
小朋友花了一上午时间做好一盏灯
蔡聪慧阿姨(前排左三)教小厝边们做花灯
伙伴通力合作
闽南网12月9日讯 一个普通的白炽灯泡,遇上一盏小巧的无骨针刺花灯,瞬间迸发出无法言喻的美丽。
“哇!好漂亮啊!”
“这个红灯笼,好有过年的气氛啊!”
第一盏花灯亮起,孩子们“哇”成了一片。
昨天溪亭社区学做花灯的课堂上,小学员们可积极了,有的九点就来了,有的十点从青少年宫下了课打车赶过来。一个上午,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三两个一组,互相配合,顺利完工三盏花灯。
负责现场教学指导的蔡聪慧老师说,其实大家只要掌握了原理,回家大可自主创新,设计一些自己喜欢的图案,做有个性的花灯。
万事开头难扎针是门技术活
要做无骨针刺花灯,要从“扎”这个步骤开始,就是在纸板上用针扎出图案的形状。看着挺简单,实际上难度不小。按照蔡阿姨的教学,除了握住手柄之外,还要用手指扶住针尾,带有一点点角度,不能完全垂直着扎,不然针很容易折断。果不其然,刚开始的时候,十来位小朋友扎针的姿势可是五花八门,有的像拿笔,有的像抡锤,一上午下来至少折断了五根针。
年纪最小的许馨月小朋友,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周末邻里节的活动了。昨天照例是外婆带着一起来的,“平时在家就喜欢做点小手工,昨天吵着一定要来。”外婆说着,眼睛却怎么也离不开小馨月的手,生怕她被针扎着了。
虽然小馨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值得表扬,可毕竟年纪小了点,刚扎了不一会儿,就嚷嚷着手酸,跑到一边自顾自地玩起了别的。剩下的活儿都丢给外婆了,最后的那盏花灯,一大半都是外婆的功劳。
不过,蔡老师对于小馨月扎针的姿势,还是比较认可的,“就是年纪太小,手上力气不够,扎得进去有点拔不出来。”
听了老师的点评,外婆灵机一动,顿时有了新主意,“回去我可以给她设计一个喜羊羊,让她有空慢慢做嘛。”
学了做花灯寒假作业不愁了
文静和文雅是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姐妹,今年12岁,穿着一样的玫红色外套,梳着一样的马尾辫。妈妈许女士说,每逢放寒假,家庭作业里总有这么一项,要求同学做一盏花灯,可是她和孩子怎么也做不来,“看见你们有这个活动,赶紧给小孩报了名。你们就十个名额,我们一下就要占掉两个,还一直怕报不上呢!”
课堂上,小姐妹俩可认真了。只是似乎剪刀用起来有些不顺手,某些细微的小地方,一个不小心就剪多了。灯底是零部件里做起来颇有难度的部分,要把卡纸折出角度,还要立得住。到了粘贴环节,做好了灯身,接着就要先粘灯底,再粘灯头,这样才方便把手伸进去调整灯底的形状。
老师在一旁指导着,妈妈帮忙打下手,中午12点,花灯只差一步就要完工了。
看着别的小朋友做好的花灯,许女士十分心动,还特意找老师要了现成的模板,打听了制作所需的材料,打算回家继续研究研究。
母女齐上阵干活还是有点累
活动一开始,蔡女士就和女儿围坐在桌边,迫不及待地拿起蔡老师事先准备好的模板,照着上面的点穿孔。
蔡女士的女儿陈柳艳10岁了,今年读小学五年级,喜欢做手工。昨天上午,柳艳一边刺着纸片,不时还转过头看看妈妈刺得怎么样。妈妈的速度要快得多,没一会儿工夫就刺了上百个点。“6张纸片呢,很厚,要用力刺,但又不能用太大力气,不然孔太大就不好看了。”妈妈一边做还一边纠正着小柳艳的动作。
临近中午,蔡女士回家做饭,小柳艳一人孤军奋战。遇到不懂的,她马上就跟老师请教。到了12点,总算大功告成。放个灯泡在花灯里,明黄的灯光透过灯身上密密麻麻的细孔照出来,十分精致,整个花灯显得格外喜庆。“还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花灯呢,我要赶快拿回家给妈妈看!”小柳艳提着花灯,欢喜得不得了。
无骨针刺花灯制作大纲
要成功制作一盏针刺无骨花灯,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来,不可操之过急。蔡老师说,要做好灯,关键还得沉得住气,耐心一点。大致的步骤如下:
扎先准备好模板(包括灯身、底座和盖子),上面绘有想要的图案。然后把几张卡纸叠在一起,照着模板上的图案穿刺。
剪刺好卡纸上的孔后,按照模型外沿的形状,将卡纸四周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掉,剩下的就是各个零部件的形状了。
折这个环节是塑造花灯形状的一环,就着剪好的卡纸上的孔,折出立体的形状来。
粘这个步骤很关键,粘得好花灯才结实。要先用粘性较强的胶水把各个零部件粘合起来,然后拿夹子夹住粘合部位进行固定,待胶水干后再拿掉夹子。最后再给花灯加上镶边的金线和灯穗,系个细绳,就大功告成啦!(N厝边记者 吴佳弘 张帆 吕波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