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专家齐聚泉州 献计古城保护

闽南网   2018-05-18 20:54

  闽南网5月18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见习记者 唐滢 文/图)18日,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论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府文庙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们先搭乘公交“小白”前往涂门街、清净寺、金鱼巷、西街、开元寺、新门街等地考察,并就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180518202534.jpg

  研讨会现场

QQ截图20180518190604.png

  专家发言

DSC_5754.jpg

  专家发言

  研讨会上,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李冀平致欢迎辞,泉州市旅发委主任、古城办主任李伯群向专家们介绍泉州古城保护的相关工作。近年来,在“新城集聚、古城提质”总体方针指引下,泉州在古城积极探索“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人、留乡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住建部确定的“城市双修”重要试点城市,泉州把古城保护、利用、复兴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战略举措,集情怀、坚韧、理念、经验、技术、资金等要素于一身投入名城的保护和文化的弘扬。同时,不断地向名家大师、智囊团“借智借脑”,破解古城提质进程中各种难题。

  “闽南建筑很有特色,走访时发现泉州的历史风貌保存得不错,生活状态及城市的整体感觉也很好。”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戴俭告诉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m.mnw.cn)记者,泉州的一些老街巷在基本维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整、完善,让原住民依然居住在里面,没有改动房子本身,而对建筑的色彩、装饰等方面上进行改造,在利用、改造、保护、更新角度上讲都是比较专业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哈工大建筑学院院长梅洪元表示,建筑和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环境都是相关联的,这两者就像植物一样,与环境共生。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泉州有属于自身存在的背景,南音、茶道等文化都是在这种认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令他感受最深的是,泉州在历史文保方面有自己的措施和方法,从政府到市民,对历史文化建筑重视的态度和保护意识很强。

  作为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中国建筑设计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傅晶参与了德济门遗址的保护工作。她说,自己虽然在外地工作,但一直留意着家乡的动态,经常回泉州来看看。“一直感觉这座城市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让我很自豪。”傅晶说,泉州的遗产本身有其特质和价值,一直在被守护着、珍惜着,如开元寺,它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还保持着很旺的香火,承载着泉州人的信仰。

  从历史城市建筑的活化实践出发,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学术部徐萌主任提出了泉州古城建设措施的方向,涉及功能活力、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消防避险以及绿色空间等。他提出要不断强化城市“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本土文化的造血能力,并拓展古城传统文化的产业延展性,恢复特色文化产业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民俗资源及传统业态来发展旅游,采用多种方式保护、再利用不同的工业遗产,针对访客类型进行遗产的阐释和展示,比如商务类型、进香客以及自助游等。

  此外,他还提出了改造地下管线、建设口袋公园、围绕铺镜庙打造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曲艺文化演出等传统文化传承场所的建议。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安溪县蓝田乡:开展体验式教学 推动主题教
  • 金埭头 银岑兜 因华侨而远近闻名的村庄
  • 晋江市领导到陈埭镇检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