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推荐全国五好家庭候选名单 泉州三个家庭获提名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2018-04-17 18:42

  闽南网4月17日讯 家风,是一个家族或者家庭的风气和风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与体现。

  近日,福建省推荐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候选名单,泉州有三个家庭获得提名,分别是安溪县蓬莱镇岭美村的胡美论、张丽梅家庭,泉港区山腰街道办事处一号居住区的王雄海、许一英家庭,以及石狮湖滨街道花园城社区的王允澄、蔡琼芬家庭。

  全国五好家庭,按照“爱国守法,遵德守礼;敬业诚信,热心公益;平等和谐,孝老爱亲;家风优良,科学教子;移风易俗,绿色节俭”五好标准进行推荐,从往年省级及以上最美家庭中推荐产生,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家庭美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等方面具有广泛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

石狮王允澄、蔡琼芬家庭

包办婚姻下的幸福之家

  年轻时,他是天之骄子,被家里骗回来相亲结婚。婚后,因在外地工作,王允澄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妻子蔡琼芬因此一个人独力支撑家庭。

  26年后,妻子蔡琼芬病倒了,疾病缠身,王允澄放弃大学里优渥的工作和升迁机会,毅然调回石狮工作,就此悉心照料老伴28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他在外忙于工作 她独力支撑家庭26年

  “很多人都笑我,一个大学生、副教授,怎么会娶一个初中生做老婆。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反而觉得庆幸。”80岁的王允澄拉着老伴的手,笑着说。

  的确,1964年,天津大学毕业的王允澄,可谓是天之骄子。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有一天,却被父母突然叫回家。“一到家才知道,是骗我回来相亲。”王允澄说,当时他大哥已在外地工作结婚,父母怕他也在外地结婚,就再也回不了家。

  被强拉硬拽去相亲后,一向孝顺的他只得同意结婚。婚后,因为工作忙和交通不便,他只能两三年回一次家,一次待10多天。妻子蔡琼芬对此没有怨言,并毅然挑过家庭重任。“当时公婆身体不好,我们先后有两个儿子,都需要照顾,我平时还要去工厂上班。”别人家都是丈夫干的活,在他们家,只能蔡琼芬来干。王允澄说,看着妻子30多岁身体就渐渐变差,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只能尽量找机会调到离家近的地方。

  1974年和1978年,王允澄先后调到厦门水产学院和华侨大学任教,离家越来越近,从两三年回一次家,变成一个月、一周回一次,他终于能对家里多点照应了。

她辛劳多年终病倒 换他悉心照料28年

  好不容易熬到儿子们分别成了家,然而好景不长,1989年,蔡琼芬在患上糖尿病、高血压、骨质增生变形萎缩后,又查出患有严重疾病。

  为了照顾术后的妻子,王允澄放弃了大学优渥的工作,拒绝了校长的再三挽留,当年就调回石狮工作。“我很喜欢在大学工作,当时升迁机会也很好,但是比起每天在家照顾妻子,这些都不算什么。”

  妻子的糖尿病,需要每天打针。“她怕疼,一直不敢自己打,我就天天帮她打。有时开会开到一半,到了打针的点,我就请假回来。”王允澄说,他心甘情愿每天为妻子买药、打针。妻子腿脚不好,他就经常帮她按摩、推拿、擦背。买菜、洗衣服、扫地,也都被他一个大男人包了。“我亏欠她太多了,多年来没有担负起一个男人、丈夫的责任。如今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安享晚年。”

  因为多年劳累,又疾病缠身,蔡琼芬经常容易烦恼。一贯乐观幽默的王允澄,就会用讲故事、说笑话、唱歌、读报等方式逗她,为她解闷。“以前我从不看排球比赛的,他会打排球,就一点一滴地教我排球的各种规则。现在,中国女排的每场比赛我都要看。”蔡琼芬笑着说,老伴还经常鼓励她去老年大学上音乐课、养生课,广交朋友,她也因此增强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王允澄还带她到全国各地旅游。

夫妇常年热心公益 捐款捐物10多万

  王允澄夫妇平时自己都比较节俭,倡导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不盲目攀比。但遇到天灾人祸,夫妇俩除了自己掏钱,还发动全家人慷慨解囊。“汶川大地震时,捐了不少现金。我儿子在开服装厂,也捐出了很多衣服。”王允澄说。

  碰到社区里的残疾人没钱买药,王允澄还会主动垫上,过后又帮对方解决困难补助问题。多年来,一家人捐款捐物累计达到10多万元。

安溪胡美论、张丽梅家庭

四代8人执教鞭的教育世家

  “教师虽然辛苦,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见到记者,72岁的胡美论用朴实的一句话,诠释了一个教育世家的执著追求。

  1964年,当了20多年教师的胡长春,在病床前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胡美论说:“长大后当个好老师,最光荣。”54年过去了,如今胡美论家,四代8人从教,总教龄达146年,成为远近闻名的“教育世家”。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如何四代坚守讲台?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安溪县蓬莱镇岭美村,听胡美论一家讲述背后的故事。

从教为民 四代8人执教鞭

  胡家的执教历史,可追溯到解放前。胡美论说,父亲胡长春从教20余年,坚持在远离家乡、条件艰苦的山村任教,培养出一批批学生。他16岁那年,父亲把他叫到病床前,一再叮嘱:“长大后要当老师,当好老师!”

  父亲去世后,本不富裕的家境更加贫寒,胡美论初中毕业就辍学在家,但“长大当一名老师”的教诲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他用节俭下来的钱买书,自学并通过考试成为民办教师,后来顺利转为公办教师,先后辗转感德、蓬莱等乡镇,执教的40多年里,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校长”。

  此后,“从教为民”成了胡家的家风。胡美论、张丽梅夫妻俩省吃俭用,上有老母,下有三个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家六口人靠着胡美论22元的月工资养活,大儿子也很努力,走进高中课堂,但最终,却因家里实在拿不出钱让他进一步深造,而与教师职业无缘。“我是老大,我去赚钱,让两个弟弟读师专,当老师。”老大的一席话至今还是胡美论心里的痛。

  好在二儿子和小儿子争气,先后走上讲台,如今,在安溪八中任教的二儿子已评上中学高级教师,是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语文学科带头人,三儿子和妻子都成了当地小学教师。大儿子的儿子、儿媳、女儿也加入教师队伍,成为这个“教育世家”的新生力量。

和睦有爱 五世同堂乐融融

  胡美论的母亲林县,今年已97岁高龄,虽然有哮喘,但依然健朗。村里人都说,老人的长寿与胡美论、张丽梅夫妇无微不至的照顾分不开。

  这几日天凉,老人的吃穿,张丽梅总是惦记着。很多人劝他们跟着儿子到县城住,享几年清福,都被他们拒绝。“老母亲需要照顾,我们不能离开。”父母的孝顺,三个儿子也耳濡目染,如今每个礼拜,儿子儿媳们都会回来看望奶奶。逢年过节,全家18口人齐聚一堂,和乐融融。

  张晓斌回忆,小时候,父亲的代课工资,难以维系这个六口之家。为养家糊口,父母还要起早贪黑下地干活。母亲是村茶业社唯一的女工,干的都是体力活。后来,母亲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茶园,锄草、施肥、采茶、做茶、卖茶……一到茶季,人手不够,一家人就一齐上阵。

  和睦有爱的一家,不仅小家操持得好,执教桃李满天下,还要带好岭美村这个“大家”。上世纪90年代,张丽梅连续两届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其间,她带领村民修水渠、开公路、建新村,岭美村被评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她本人也先后获得省三八红旗手、省女能手、泉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十佳好母亲等称号。

  2015年来,胡美论、张丽梅一家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建省五好文明标兵提名家庭”、“泉州市教育世家”。不久前,他们家又入选省“文明家庭”。胡美论说,如今孙子们也渐渐长大,如果可以,他也想动员他们加入教师队伍。正如家中对联所书:“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海都记者 林天真 田米 陈紫玄)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十四届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 预计明年年底交工通车!沙厦高速德化草村出
  • 2025年春季安溪铁观音茶王赛公告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