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订餐火爆一次性餐具被丢垃圾桶 外卖垃圾谁买单?

泉州晚报   2017-11-07 16:06

­  不少餐饮店每天要使用大量的一次性快餐盒

­  主要成分为聚苯乙烯 填埋和焚烧危害大

­  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留德博士、环境科学专业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周泳表示,随着网络经济兴起,在人群集中的区域均可看到外卖小哥匆匆而过的身影。不过,吃完后随手丢弃的白色垃圾(外卖快餐盒)则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影响人居生活健康的污染源。白色垃圾(外卖快餐盒、奶茶杯、碗装泡面盒等)主要由聚苯乙烯(PS)材料制作而成。使用方便的聚苯乙烯,变成废弃物后,却变成了环保的梦魇。

­  由于聚苯乙烯材料性状稳定,目前我国城市处理此类垃圾常用的治理方式有填埋法和焚烧法。但由于聚苯乙烯材料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如果将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不仅会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敏感问题。

­  据业内人士介绍,塑料袋埋在地下要经过大约两百年的时间才能腐烂,会严重污染土壤。此外,更为严重的是对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垃圾在回收环节要经历分拣、清洗、粉碎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水。不仅如此,更多未被回收、分解的塑料和白色泡沫垃圾直接进入河道、海洋。

­  据悉,为解决塑料袋使用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记者走访发现,在正规的商场、超市,有偿购买塑料袋的现象普遍,但在小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外卖场所,塑料袋大多免费提供。

 ­  “白色垃圾”回收再利用 各方协力破解难题

­  建议篇

­  周泳表示,“白色污染”丢弃了是垃圾,捡起来却成资源,分类分选并高值利用能够创造财富。国内多个环保领域的院士都提到过,塑料来源于石油和煤炭,废旧塑料是“人类的第二矿藏”“城市里的宝藏”。塑料回收再利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原油资源短缺,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在垃圾收集、分拣源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垃圾清运阶段,使用先进的垃圾破碎、挤压技术,将此类垃圾压实清运;通过生物科技手段将该类垃圾生物分解,还原成分子成分、分子结构简单的有机物原材料,实现资源化;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申报国内各级政府的科研项目,引入国家项目经费,开展新材料的重大科技攻关。同时还可以在行政方法上加强管理,制定和规范外卖包装标准和政策,全面禁止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物,从源头上治理外卖包装垃圾;强制回收食品级塑料制品;进一步规范立法,颁布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来规范目前无序的市场。

­  对于经营者,周泳建议可通过科学的手段,积极鼓励经营者在包装盒中使用新的可降解材料。外卖平台和经营者须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引导,比如提供“环保餐盒”选项,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餐盒以及尽可能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外卖平台也可以对使用环保餐盒的餐饮商户制定一些奖励机制,另外,外卖平台也可以为环保餐盒生产方与商户搭建平台,积极促成双方的合作。

­  对于广大消费者,周泳建议大家树立享受生活的态度,出外吃饭自带碗筷和杯子。另外,即使叫外卖,也请明确选用纸质食品包装盒,这样才是最安全卫生的。

­  “总之,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外卖商户、外卖平台、餐盒生产方以及消费者等多个相关方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各方协力,才有望破解目前外卖餐盒带来的环保难题。”周泳表示。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泉州永春:按下建设“加速键” 打造产业
  • 破解企业难题 永春推动“知产”向“资产”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