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分组让6个家庭有缘相聚 14年来延续着这份情谊
幼儿园时期,4个孩子的合影。
如今孩子们都成了少年
14年前,幼儿园一次偶然的分组让6个家庭有缘相聚;幼儿园毕业后,孩子们上了不同的学校,但6个家庭每年都会以不同方式至少聚会一次,这一延续就是14年。聚会的照片中,孩子也从三四岁的幼童长成了十七八岁的少年。不仅如此,6个家庭还将这份情谊延伸到生活中,谁碰到了困难,其他人就伸手帮助。近日,记者采访了这个家庭爱心小组的组长卢先生,聆听这个大家庭背后温馨的故事。
友谊长存14年同学情延续
本月19日,6个家庭中的5个家庭再次在泉州市区聚会。当晚,卢先生的妻子吕美琴在朋友圈感慨:“当初幼儿园班级每六个家庭分一组组织活动,我们是组长。我们这六个家庭毕业后还一直延续这个小团体活动,每年都会组织几次聚会,别的小组已经不再相聚了。几个家庭这么多年相处融洽,不仅孩子友谊长存,家长也成为好朋友。我们约定,孩子们上大学后,家长自己继续聚。”
去年7月份,这几个家庭前往厦门游玩,小孩子去游乐场玩,大人则游泳、聊天,玩得很尽兴才回来。当晚,卢先生的儿子卢泰然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了这件事情,并写道:“不知为什么,缘分就是如此成谜。十几年的同学情延续,有时自己都不相信,你也不信为何幼儿园同学会联系到现在。”
“我们是因为孩子聚到了一起。”卢先生说,2003年,幼儿园安排五六个家庭组成家庭爱心小组,当时他们小组就是这样走到一起的,卢先生是小组长,组里有三个男生三个女生,他们建了一个QQ群。在这个群里,大家畅所欲言,一来二去,就都熟悉了。于是,他们经常利用周末时间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当时每学期基本都会一起出去玩两次,渐渐地大家就都成了朋友”。
年年相聚活动形式够丰富
2006年,孩子们幼儿园毕业,开始各奔东西就读于不同小学。不过,大家的联系并没有就此中断,不时会有家长在群里发牢骚“小组好久没有组织活动了”,于是整个群就热闹起来,大家开始发表意见讨论起来,敲定了活动地点和时间后,聚会就拉开了序幕。小学时基本一年都会聚两次,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后,随着学习越来越紧张,每年聚一次。
“10多年来都没有断过”,卢先生表示,他们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候带孩子们去爬清源山、大坪山,有时候带他们去海边玩、吃烧烤,有时候带他们去唱歌,有时候带他们去看电影,甚至还会带他们到农业生产基地参观、采摘……活动结束后,大家就一起吃饭叙旧。
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长们会让孩子们尽情玩耍嬉戏,爸爸们负责看着孩子,保护着他们的安全,妈妈们则会凑在一块聊天,其乐融融。有时候孩子们在电影院看电影,他们还会安排妈妈们去泡脚,几个爸爸则在电影院门口打牌等孩子,“妈妈们平时比较辛苦,让他们放松放松”。
不计得失人人参与比奉献
据悉,这6个家庭形成了一套不成文规定,经费AA制,组长负责召集,副组长负责经费收支,每次活动结束后会在群里公布开支详细情况接受成员监督。
说到这段同学情为什么能够延续这么久,几个家长均表示,除了公开开支外,很重要的一点,每个家庭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大家比的是贡献。还有就是调动集体的智慧,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参与了,每个人都在奉献,这样的集体又怎会不和睦呢?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这份情谊延伸到了生活中,哪家搬新房子了,或者哪家有人生病,他们都会组团前往探望,也不会刻意买什么,人到就好。有谁从老家带什么土特产来了,也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卢先生记得,2013年老家亲人急需一种药,在永定又买不到,在泉州医药公司上班的一位家长知道消息后,二话不说帮他买好,并邮寄到永定。
“我们约好了,再过一年,等孩子们都上大学了,我们这些家长还继续约,将这份情谊进行到底。”(吴志明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