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泉州市区承天寺“鳖王”并非鼋 而是亚洲鳖
泉州网 2017-08-09 19:30
据了解,中南半岛大鳖-亚洲鳖是最常见的鳖之一,长着猪一样的吻部,包覆着皮肤的甲壳和圆形或椭圆形的背甲,可在的混浊的江河、湿地和沼泽中生存。
2014年浙江温州抓到的鼋的照片(杭州艾绿环境发展中心的环保志愿者吴柱提供)
呼吁:更多人关注濒危动物的保护
据悉,鼋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在自然界里已生存了1.75亿年,可与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相提并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比大熊猫还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鼋栖息于水质澄清、流速缓慢且深的江河及水库、山涧深潭里,善于钻入泥沙,行动迟缓。
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1966年瓯江大鼋的资源量还是十分可观,由于环境恶化和长期的滥捕,鼋的数量急剧减少,濒临绝迹。目前,除了浙江瓯江流域还有少量鼋残存外,其他地区已十分罕见。在2010年和2014年浙江先后发现2只鼋,之后便难觅鼋的身影。
吴柱说:“我们的此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辨别巨鳖的身份。最重要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什么是鼋,如何保护鼋。同时,推广环保科普常识,以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巨鳖的真实身份终于确认,该院监院上锤师表示,不管是不是鼋,他们都会妥善安置好巨鳖,让其在放生池中栖息。与此同时,上锤师也提醒到,市民在放生前一定要先了解物种是否能够适应放生池中的生存环境,不要将对水质有污染、攻击性极强的外来物种如巴西龟、鳄鱼龟等放入池中。(记者苏凯芳 实习生胡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