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昏暗煤油灯到灯光视觉盛宴 光明之城的灯光记忆
2012-11-08 16:58 来源:泉州晚报
0
照明三部曲:用油用电美化
没有电之前的照明主力——煤油灯(徐艺星摄)
时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主角:煤油灯、马灯
特点:使用煤油光线不足
今年67岁的陈阿姨是个“老泉州”。她告诉记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里的照明主角是煤油灯,只是当时还没有灯罩,所以带去哪里都得用手捂着,一不小心就会灭掉。“你还不能大笑,否则很容易把它‘笑’灭。”后来换成了马灯,这种灯是一种有提把、玻璃罩子和防护铁丝的煤油灯,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刮风下雨,提着它都可以走家串户,不易损坏和熄灭。
陈阿姨告诉记者,每当夜幕降临,父亲便会点燃煤油灯,将她和几个兄妹叫过来,开始辅导他们做作业。煤油灯灯光由弱变强,冒出一小股黑烟,散发出一股“油香”。红黄色的灯光照亮整个屋子,在墙壁上投射出他们的影子。有时候,他们还会调皮地用手势在灯光下变换着兔子、狐狸的形状,其乐融融。
后来,家里的经济慢慢开始宽裕,父亲置办了玻璃罩煤油灯;再后来,蜡烛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既便捷又卫生,因其成本较高,只能在逢年过节时才能点上红红的蜡烛。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65年,陈阿姨嫁到市区通政巷,才见到了电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