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 高烧不退、频频呕吐要送医

泉州网   2017-06-16 08:22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季 做好卫生可预防

如出现高烧不退、频频呕吐、肌体无力、呼吸加速等症状要及时送医

  进入5月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肠道传染病病原体生长繁殖开始活跃,手足口病也渐入高发期。昨日,泉州市第一医院提醒市民,夏季须防控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黏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记者从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了解到,近来门诊接诊的手足口病病例数量有所抬头,但是随着最近两三年来社会对手足口病预防常识的普及,目前没有出现群发性的情况。

  泉州市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杨绿绿介绍,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闽南地区主要是每年的4~7月份和9~10月。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有2~10天,初期症状跟感冒相似,有的一开始只是发烧、流口水、不吃饭,因此有些家长会误以为是感冒或口腔溃疡而忽略。之后可能会在手、足、口腔、软腭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皮疹,有的患者在臀部附近也会出现。

  杨绿绿说,轻微的手足口病只要对症处理,患者注意休养、清淡饮食,一般不需要住院,因此家长也不必对“手足口病”过于紧张。但是如果出现诸如高烧不退、精神状态较差、频繁呕吐、肌体无力或者呼吸加速等重症的可疑症状,家属应及时送医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杨绿绿提醒,预防手足口病关键还是做好儿童卫生,及时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被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物件引起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当发现手足口病时,特别是幼儿园的儿童,应避免与人群多接触,最好等病好了之后再去学校,以免引起病毒传播感染。另外家中小孩经常接触的玩具、衣物等要多让阳光暴晒消毒,餐具定期消毒。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外出回来后一定要洗手消毒。大人在与小孩接触前,也要先做好个人卫生再与孩子亲近。(记者 林加华 通讯员 何安阳)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燃!“五一”泉州供销“花样”解锁助农惠民
  • 虹山乡:多举措赋能“五一”假期文旅工作
  • 泉州:近百名华服青少年徒步邂逅世遗之城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