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饮用水50年跃变:从引泉挖井到自来水流到家

2012-11-07 09:57 来源:泉州晚报 0

市区菜巷双孔井和北门街六孔井,承载了人们许多的记忆。 (陈小阳 摄)

市区

30年前

自来水流进百姓家

【上世纪六十年代】井边排队打水

现在,市区基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然而挑水吃的经历,老一辈人仍历历在目。今年72岁的吴序顿回忆,1965年泉州工业供水站建成,但主要供给工厂,多数居民生活靠到水井打水。西街和新华路的水井开在路边,每天早晚时分,很多人聚在井边排队打水拉家常。后来市民有需求,居委会在西街和新华路承包了五六处的售水点,从早上6点开始到晚上8点向居民售水,两桶水两分钱。随着居民用水需求量的增加,1967年,泉州自来水厂(西区)筹建,1970年一期投产,日处理能力2500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煮饭才舍得用自来水

因打井水十分不便,有人自家没有井,得用别人家的井,如果到公共水井打水又得排队等候;遇到雨天,井水会浑浊,干旱时井底出水量又不够。因此,当年泉州自来水厂建设时,居民都很期待。住在西街的蔡美英回忆,西街铺设地下水管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帮忙开沟、埋管。不过,后来虽然水厂向居民生活供水,但供水量不足,加上怕花钱,只有少数人开户申请,而且一般都是煮饭洗碗才用自来水,拖地洗衣都舍不得用,依然用井水。

1983年,泉州北区水厂建成。1986年,市区西区水厂与北区水厂并网供水,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2500吨跃升至3.5万吨。自来水开始在居民家中慢慢普及,只有偶尔遇到停水,人们才需挑着水桶去水井边挑水。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泉州首例完整的骨骼DNA鉴定 征地迁坟遗骨认亲
下一条:一部纪录片引曝微博 带你穿越到30年前的泉州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