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笋江扒龙船习俗:传承闽南热血精魂(图)

泉州晚报   2017-05-26 11:19

安装龙头

民俗祭祀仪式十分隆重

  扒龙船作为一项水上娱乐活动,经过历代的传衍,除了具有竞技性外,还保留了请龙、祭神、献江等民俗祭祀仪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民间习俗文化,也成为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时,每年农历四月初,浮桥、黄甲街龙船队就开始敲起锣打起鼓,这称为“打船鼓”(龙船鼓),人们一齐唱道:“四月初一起鼓声,五月初五扒龙船”。歌声悠扬,朗朗上口,意味着赛龙船的时节到了,要做好准备。随后,龙船队要举办隆重的请龙仪式。民众将去年收藏好的船抬出来,重新上色,谓之“请龙”。仪式开始时,先要在龙船前设香案,由长者带领众龙船队员上香、祭拜、三鞠躬。礼毕,对龙船进行修整、上漆,龙头需重新上色,还要开光点眼。请龙时,村里要设宴款宾,邀请戏班搭台唱戏,热闹非凡。请龙后,把龙船放入水中,这就是“试水”。试水礼毕,村里长者会到浮桥观音寺和黄甲街接官亭观音庙晋香,在观音像前进行卜签,选好日子,定下巡境踩街的时间。

  到了卜定的日子,队员们抬起龙头,扛起龙旗,敲锣打鼓,后面跟随周边社区的民俗队伍表演助威,龙头所到之处,村民们在门头摆上香案,供上水果物品,上香燃金放炮,长者把吉祥香包发给沿街村民,念四句(说一种吉祥祈福的话),保佑风调雨顺、合家安康。

  五月初五当天,龙船队会举行祭神、献江、答岸、竞渡表演等活动。祭神就是队员们在江边摆上猪头尾吊、三牲五果、粽子米包、鲜花艾草,队长和长者点香祭祀。献江就是由龙船队员划着修复一新的龙船沿江边巡行,一般从浮桥出发,途经霞洲、东浦、南门、后山、内港、金山、伍堡、西门港、乌墩等乡村,队员们边划船边向江里抛撒粽子米包,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沿江村落要扛出境铺大旗来迎接,在岸边摆上香案供品,等待龙船来巡礼。龙船在江边划行一周,采用三进三退的方式进行“答岸”,沿江村落的代表回赠彩礼。

  接下来,竞渡正式拉开帷幕。据黄大头回忆: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每逢端午节举办的浮桥龙舟赛,一是赛划船竞技,二是比龙船的制作技艺。浮桥参赛龙船由溪后造船坊的刘德民制作,黄甲街参赛龙船由黄甲街造船业周来发制造。一般来说,胜出一方的龙船就是设计较好的那艘。船下水后,按锣鼓节拍划桨撑篙,穿梭前进,一起一伏冲波逐浪,在江里进行表演赛,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那场面可谓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恰如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所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除了龙舟赛外,端午节笋江还会举办“江上捉鸭”、“攻炮城”等民俗活动,妙趣横生。

笋江龙船队第二代传承人、104岁的黄大头讲述扒龙船的历史

笋江扒龙船传承人谱系

  笋江扒龙船习俗传承至今已历七代人,其传承情况如下:

  第一代:黄礼斧;第二代:黄大头;第三代:欧阳鑫、林首长;第四代:周天明、区秋水;第五代:王友强、廖明超、区天华、林文海等;第六代:刘浩淼、吴端欣、吴伟志、张国俊等;第七代张汉思、张汉超、魏少伟、欧阳章渠等。(记者 吴拏云 陈小阳 通讯员 刘浩淼 文/图

相关新闻

48支海外龙舟队端午竞技泉州

  本报讯 下周二是端午节,近日泉州各地正筹备各种民俗活动以纪念这一节日。记者获悉,5月29日在惠安县黄塘镇黄塘溪(流经聚龙小镇)将上演一场以“传承龙舟历史文化,推动海丝侨界青年梦想激情”为主题的海丝侨界青年端午龙舟赛。

  据悉,此次龙舟赛邀请了来自菲律宾、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地的48支海外龙舟队,除此之外,泉州本地的南少林寺武僧龙舟队、惠安崇武惠安女龙舟队也将参赛,为该龙舟赛增添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注脚。

  (吴拏云)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泉州发布三大重要文化项目 助推世遗文化的
  • 泉州洛阳古街示范段揭幕 谭晶《洛阳桥上》
  • 德化县长吴志朴开展安全生产日检查工作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