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故事征集:西街奉圣巷 红砖厝游子心

闽南网   2017-05-12 10:03

  闽南网5月12日讯 古城故事今天的主角,是西街奉圣巷的一排红砖古大厝。

  奉圣巷6号,三开间红砖厝里,前落偏房里放着一架日式留声机。80岁的赖谋盛仍然记得,上世纪50年代那首很火的《何日君再来》,歌声常在房间里循环播放着:“喝完了这杯,请进点小菜,人生能得几回醉……”他结婚那天也放着这首歌,还有一首叫《良夜不能留》。

红砖燕尾总是牵动游子的乡愁

红砖燕尾总是牵动游子的乡愁

  连排的奉圣巷4号、6号和8号是赖氏祖宅,已常年没有人住,但每周都会有人定时清扫。这是远在香港的赖谋盛安排的,他想保住父亲留下的这些祖宅,留住所有游子的根。

赖谋盛说起现在,满足幸福

赖谋盛说起现在,满足幸福

  父亲中彩票发了家

  目前,几乎整个赖氏家族都漂在外头。赖谋盛有四位叔叔,二叔、五叔在菲律宾,三叔在加拿大,四叔在中国香港,赖谋盛20多名子孙也都在外发展。每年清明,所有子孙如若有空,都要跟着老爷子回泉州祭祖。今年清明,他带回来13个。

  见面那天,赖老先生戴着顶鸭舌帽,衬衫西裤,精神抖擞。他担任过蚌埠市人民政府投资顾问、泉州人民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泉州侨联顾问等职位。八十年人生故事,他说,“你真想听,聊几天都聊不完嘞”。

  1935年左右,6号大厝盖起来的时候,他还没出生。父亲赖孙滨13岁就被祖父带去菲律宾当童工,20多岁因一张意外的彩票发家,当下中了一万美金。据后来朋友告诉他们,换成现在,得有1000万元人民币呢。

  赖谋盛长大后听父亲说过这事,得知父亲当下做了人生中的几件重大规划:其一,立即从菲律宾回乡,在西街购地建房,举家从洛江罗溪迁往奉圣巷。其余还有一大部分钱,一部分在菲律宾买下一间杂货店开始创业,一部分留泉州家用,一部分存进银行。赶巧的是,当时泉州西隅小学校长陈仲瑾正奔赴菲律宾为学校筹款,赖孙滨一笔资金注入,从此开启赖氏几代人与西隅学校的渊源。

  现如今的新华北路培元中学(原泉州四中,也叫西隅中学)的东面,有一栋两层六开间建筑,上书“滨发基金楼”。滨,即赖孙滨,发则是弟弟赖孙发。滨发基金楼实际为赖谋盛和叔叔发起,建于自家宅基地,店面的部分收益作为西隅学校(西隅小学和培元中学)的奖教基金。

  说起这事,赖谋盛和妻子阮雪娥突然特别动情。2004年8月,基金楼正式破土动工。一个月后,远在菲律宾的93岁父亲处于弥留之际,赖谋盛坐到父亲床头,轻声地告诉他:“罗溪老家的祖厝已经翻修了,基金楼破土了,同乡会也着手在做了。”

  父亲听完,眼角淌出泪水,嘴角微微笑了下,就走了。赖谋盛说,那三件事是父亲生前的三个遗愿。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永春县委书记吕建成到锦斗镇开展“四下基层
  • 世遗少年说|江俞羲:千年梨园戏 童声传新
  • 石狮市:全力打造近邻服务“红色枢纽”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