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深读:探秘惠女湾海底古森林 或解万古之谜

闽南网   2017-05-09 08:30

三湾同现古森林或解万古之谜

  一直以来,闽南一带都流传着一句“沉东京 浮福建”的古俗语。这句古俗语,有着不同版本的解释和传说,至今尚无定论。但是,徐起浩认为,“沉东京”跟古地震有关,跟海底古森林有关。

  目前,我国发现的3个古森林,都在福建闽南,另外两个分别在晋江深沪湾和漳浦前湖湾。其中,最具盛名的当属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惠女湾、深沪湾、前湖湾相继发现海底古森林,是不是一种巧合?从地理位置看,都位于闽南沿海,对面就是台湾,这与地质学上福建与台湾曾存在“陆地桥”之说不谋而合。

深沪湾挖掘保护的古木

深沪湾挖掘保护的古木

一句闽南古俗语

牵出一个世界奇观

  闽南古俗语“沉东京 浮福建”各种版本中有一种说法提及,“东京”指的是“往东的路”,讲的是闽南沿海一带经澎湖列岛到台湾有陆地桥连接,人和动物可经此往来福建、台湾,后因地壳变化,陆地桥沉于海底。在徐起浩看来,“沉东京”传说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特别可能跟古地震有关。

  1986年6月,徐老在泉州听人说,深沪湾海底退潮时,会露出一些古树桩,他赶紧跑过去一看,喜出望外。凭徐老的经验,他判断这些树桩,来自一个古森林。他将古树桩取样带回广东检测后发现,这些古树桩树龄高达7000多年。让他没想到的是,海里发现的这些树桩,大部分是生长在高海拔山地的古油杉。

  很快,另一个发现让徐老更加激动不已。1986年9月,徐老再次来到深沪湾,此时,在深沪湾岸边钻探的闽东南地质大队杜文树先生,带徐老去看深沪湾大片贝壳结成的块。“样品鉴定结果出来,距今1.7万年,当时我很震惊。”徐老说,他和另外两位专家一起,向社会公布了这一发现,引起业界震惊。

  上万年的古牡蛎礁,如何保存下来?徐老的这一惊世发现,不仅引来了惊叹,还引来了质疑。很快,各路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对深沪湾的古牡蛎礁,进行反复鉴定,结果基本在9000年至2.5万年之间,大部分与徐老的发现相符。

  “发现的古油杉和古牡蛎礁,都是世界‘唯一’,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海里,相差一万多年的它们,同时出现在深沪湾,这不仅仅是国内罕见,这是世界罕见”。鉴于深沪湾奇特的自然景观和重大的科考价值,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址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保护区总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2平方公里、陆域面积5平方公里。

深沪湾发现的古牡蛎礁

深沪湾发现的古牡蛎礁

3次海陆循环

让古森林与牡蛎时隔万年相遇

  长在山上的油杉等古木,如何“掉入”海底?用了31年时间,徐老推断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的成因:3次古地震。

  徐老认为,在4.7万年前至2.9万年前,深沪湾一带,曾是陆地,还有一条河流。大约在2.7万年前,海水开始侵蚀陆地。深沪湾逐渐从陆地环境变成河口潮间带环境,大量古牡蛎开始繁殖生长。

  在大约1.2万年前,第一次古地震,深沪湾的地壳开始迅速抬升,深沪湾又变为陆地环境。这一次地震,使深沪湾古牡蛎迅速脱离海底,避免了潮间带海水对牡蛎的侵蚀。变成陆地的深沪湾,受地表流水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洼地,古森林就生长在这里。

  大约7000年前,第二次古地震,造成地面快速下沉。海水进入原本生长古森林的洼地,被咸水浸泡的古森林快速死亡,部分被泻湖沉积掩埋。洼地外面原本被抬升的古牡蛎礁也下沉,但还在陆地上,未接触海水。

  大约2400年前,第三次古地震,让地壳再次快速下沉,古森林下沉到更深海底,形成了今天海底古森林面貌,并且形成了龙湖、前港湖等地震断塞湖。此次地震,使还在陆地上的残留古牡蛎礁再次下沉,终于到达潮间带,跟古森林相遇。

  当然,目前各国专家对于古森林的成因,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但是,却进一步肯定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奇观的地位。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7月泉州市外贸进出口增幅达28.1%
  • 泉州洛阳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开工
  • 惠光爱尔眼科医院:“四严四优”树医风,赓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