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报大型策划以微笑和热爱 翻开泉州古城新篇章
市民挑战站如东西塔
站如东西塔
用热爱 共享古城共造家园
古城微笑大趴体联合“假人挑战之站如东西塔”,也为“家园共造·共享古城”大型策划打开了崭新的第一页。
上周六下午,东塔前。穿着粉色长裙、踩着米色高跟鞋,钟妮一摆上“金鸡独立”的造型,瞬间掀起假人挑战游戏的高潮。“身体往右一点点,脚不要抖”,围观游客都在为钟妮鼓劲。27岁的钟妮是本报微信公众号“花巷”的粉丝,是一名公务员。她喜欢花巷清新的文字,喜欢每个故事里可爱的人。独自一人参加活动,她的回答很圈粉,“就算一个人,也要做喜欢的、合乎心意的事。”
为了挑战“站如东西塔”,读者庄清娥当天下午早早就拉着丈夫往开元寺跑。夫妻俩今年刚结婚,正准备要个宝宝。俩人单脚站着,合作着比了个心。“如果是男孩,我们希望他像东西塔一样挺拔,堂堂正正;要是个女孩,就像古城一样,外能温润如玉,内有丰富底蕴。”
读者蔡志军家住市区奎霞巷,打小阿嬷就常带他到开元寺勤佛。他特别讲究地穿着西裤、衬衫来参加挑战游戏,“来东西塔的多是游览的客人,我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给客人留下好印象。”作为70后,蔡志军之所以能单脚站上1分58秒,他自己总结是归功于打了15年的太极拳。作为20年的老读者,他给海都所有的活动点了大大的赞,“20年,参加了博饼、猜字谜、社区等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带来了很多欢乐。”
这真是一种特别的幸福!“家园共造·共享古城”策划的第一页,能由这么多美好的笑脸、这么多热爱古城的人,一起来翻开。
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古城文化复兴,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古城四大区域的特色,从西街片区、华侨新村、文庙周边及城南片区出发,寻找更丰富的古城故事。泉州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表示,期待所有热爱古城的人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助力,演绎千年古城的名山、名水、名寺、名人,感受泉州古城的地方风物,介绍历史文化灿烂夺目的魅力。
走西街直播现场
码上看
和美女掌柜走西街
当天活动直播,海都主播特别邀请了“花园里”掌柜胡盼共同出镜。
胡盼是“古城的微笑”系列报道找到的第15张古城笑脸,熟悉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古建筑。我们希望通过她的笑容和感知,向全国网友传递泉州古城之美。
当日下午3时直播启动。海都主播与胡盼沿着西街从开元寺一路街采两侧老字号、古街旧巷,畅聊西街文青、台胞等青年群体的创业故事,探讨旅游城市的服务新理念。
直播画面同步通过钟楼、文化宫两个街头LED屏现场播放。错过了也别遗憾,我们特别做了剪辑,扫码可以回看哦。
追直播
古城美味慰藉记忆
当天下午3点15分,背着单反的80后漳州人陈烨,被东街钟楼边的LED屏吸引:就着海都主播的话筒,“小时候”小吃店老板娘热情地打着招呼。他按下快门,打算凭着这张照片去寻这家老店,先给老板娘一个灿烂的笑容,再买上一份热乎乎的马蹄酥。
读大学时,陈烨的上铺就是泉州人。每年寒暑假开学,陈烨都能吃到“转纠郎”带来的特产,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马蹄酥。毕业12年后他第一次来泉州,通过海都报的直播,意外与马蹄酥撞了个满怀。
亚佛润饼老板的笑容好温暖,切成丝的胡萝卜撒在润饼皮上,虽然隔着个LED屏,陈烨也被馋得不行。他马上扫了直播二维码,跟着海都直播去找那些笑容明媚的掌柜,他想吃古城最地道的小吃,还有最具记忆味道的马蹄酥。
古城各行各业代表许下微笑服务诺言
许承诺
以微笑服务来待客
快闪后,主办方安排了一个特殊环节。古城各行各业的8位优秀代表分列两侧,簇拥着象征古城新希望的小学生,共同许下对古城微笑服务的真挚诺言。
他们中有海都报“古城的微笑”报道的文阿水丸店第四代传承人林霖,印记闽南文化驿站负责人上官志鹏,分别代表古城老字号商家和民宿经营者,宣誓自己作为行业代表,将以自身行动,引领身边人提升微笑服务的待客理念。
志愿者代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医护人员、行政执法队员、公安民警、交警、小学生代表,从各自工作、学习的职责出发,表示将加入微笑服务行列,树立古城文明形象。浮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吴智颖,曾评为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医生”。他承诺,让群众满意,让微笑成为医生最美的语言。还有近日刚上“中国好人榜”的泉州交警支队鲤城大队开元分队的交警陈弼阳,他在工作中总结出“拳头不打笑脸人”的经验,许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让群众满意的交警。(海都记者 吴月芳 陈秀洪 黄晓蓉 李昌乾 柳小玲 吕波 田米 王金淼 通讯员 邱佳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