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婚俗“六礼”你知多少? 5分钟短片再现嫁娶礼数
厝边邻里喜迎亲
画面切换到新郎家门外。将“压斗”放在轿子里,新郎上马准备出发。“压斗”的形式现在不多见了。浮桥文化站的站长吴灿双说,木桶里装满稻谷,里面插着做衣服用的直尺、饭匙等,代表新娘以后要当贤妻良母,操持家事。而刀剑、秤等,代表男人当一家之主要有所作为。将“压斗”的器物放入轿子,表示不能空轿抬到女方家。
迎亲路上,有举着姓氏灯笼的孩子、陪嫁姑娘、女仆,也有鼓乐队伍,一路敲敲打打好不热闹。途中穿过红砖厝、小洋楼,那是泉州建筑多元的样子呢。
拍摄用绿布面,方便后期“抠”像剪辑
罩乌巾封轿门有讲究
新郎来了就能顺利进门?以前也不是!得先塞红包才开门呢。迎娶队伍来到女方家,大门紧闭,新郎先敲门。得先递上三个红包,女方家才笑嘻嘻地开门。在女方家的习俗,保留至今的还有罩乌巾、哭嫁等等。
古代迎亲在黄昏之后,沿袭远古时代夜间抢亲习俗。新娘需头蒙乌巾,同时身边人念着:“纱巾掀过来,添丁发大财;纱巾遮头前,子孙代代出人前。”离开家时,害羞的新娘哭泣着说要留下来和弟弟妹妹一起,一同服侍父母。新娘上轿后,长辈将轿门封上,用酒喷洒轿角,将封条象征性地贴在轿子的门帘上。这表示中途不能换人,新娘一生一世都跑不了。一把从家中带出的扇子,要由新娘从轿子内扔出。谓之“换新扇”,代表“放心扇”。
跨过火炉再拜堂
一路敲锣打鼓来到夫家,新娘入门是最喜气的。
新郎踢过门轿,就将新娘请出轿。送嫁娘一手捧米筛,一手握“铅米”,将米筛为新娘遮在头上,不让新娘“见天”。过火炉、踏瓦片,为的是不让新娘“踏地”。既有不让新娘的煞气触怒天地鬼神之意,也希望各路神仙鬼怪不要伤害了新娘。新人跨过火炉,代表驱邪,祈求兴旺。
挑过乌巾、行过拜堂礼,婚礼至此礼成。
拍摄花絮
小两口出演 再现婚俗
昨天拍摄传统嫁娶习俗视频的主角,真的是一对小两口哦。
黄先生和李女士都是浮桥人,2010年结婚就是以传统婚俗操办的,次年这样的婚俗表演被邀请到金门再现一次。昨天是第三次拍摄,小两口都熟门熟路了,而且再现婚礼场景,比一般的演员更具默契和真实感。
浮桥文化站站长吴灿双说,为了还原泉州人的生活场景,新郎新娘家中的案桌、器物、五果六斋和糕粿等,都是从浮桥专程运来的哦,白色的高头大马也是专门去马场租的。
昨天的摄制过程长达三四个小时,最终计划剪成5分多钟的短片。摄制组用了绿色背景布面,后期会“抠”下人物影像,微缩复原到婚礼场景中。有古大厝、街道、牌坊、大树、小洋楼等等,使闽南味更足。(海都记者 吴月芳 吕波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