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加盟 将为志愿者传授文保知识

闽南网   2017-02-21 08:35

  闽南网2月21日讯 过了一个周末,“我为泉州守文物”志愿活动进展喜人。

  首批计划招募20名志愿者,如今翻番,目前报名人数达40人。昨天,主办方队伍还迎来了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

梅花石一侧护栏倾倒

梅花石一侧护栏倾倒

  所以,接下来我们的通知是这样的:由泉州市文物局、海峡都市报和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共同组织的文物志愿者队伍,正在组建筹备,并谋划首次活动和培训。

  同时,如果您身边的文物正遭受破坏或破损,欢迎通过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微信公众号“海峡都市报大泉州”,海都热线通95060,继续向我们反映。

  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

  拥有80多名专业人士 将传授文保知识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会长陈建中,为守护文物志愿活动点赞。

  他认为,将热爱泉州历史文化的志愿者组织起来,从认识到热爱,最后助推自觉参与守护,是件好事。在海外一些发达国家,富有的人会志愿参与考古活动,也是很有意义的事。从某种程度说,咱们这些志愿者已经具备前瞻的眼光了。

  泉州市文物保护科技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泉州市文物局,行政主管是泉州市科技局,目前有会员80多人,都是文博中级职称、副教授以上的专业人士。陈建中表示,协会将来可以为泉州文物保护志愿者们传授泉州的历史文物、闽南文化方面的信息,以及文物保护相关知识。有机会也可以传授一些木板拓、古籍修复等相关技巧。具备本科学历的志愿者,有机会可以在考古人员、文物鉴定专家的指导下,做一些协助性的志愿服务。

  文物守护志愿者:

  呼朋引伴来参与 报名三遍怕被漏

  微博网友@山中鱼 是泉州文化爱好者组织“刺桐会”的成员之一。

  @山中鱼 姓谢,看见朋友在微信群转发了海都招募文物保护志愿者的信息,大家都是关心泉州文化的年轻人,平时也关注泉州文物保护,查找巡逻受损文物的志愿行动,和他们平时做的事情也比较吻合,便邀约着一起报名参加。

  他们一群人曾关注过泉州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传承人的个人和团体有一些接触,推动过文化进校园的项目,也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普和演示推介给单位组织和他们的孩子。

  17日,谢先生将泉州一中旁的梅花石护栏被破坏的情况,文图反映给我们,“梅花石见证一峰书院的变迁。而一峰书院曾经是泉州历史上重要的书院之一,为传道授业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希望保护起来。”

  从2012年开始,“惠安女刺桐花”王玉茹一直在关注泉州文物。家就住在洛阳桥附近的她,对洛阳桥特别有感情,也格外关注。本报招募文物志愿者的第一天,她刷微博看到便马上保存,接着给本报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留言报名,担心被“漏掉”,她又特地拨打了海都热线通95060再次报名。自己报名成功后,她又发动身边同样对文物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参加。

  除了关注泉州文物,王玉茹还是一位公益爱好者。她是泉州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员,做公益10多年了,还获得过道德模范称号。

新闻推荐

频道推荐
  • 上官宏耿: “自然农法”培育“生态好茶”
  • 名单出炉!安溪县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换届
  • 安溪一安置房建设项目最新进展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