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昨雾霾污染一路飙升 今日冷空气将来救场
雾霾混合物 局地重度污染
根据泉州市环保局官方数据,从昨天凌晨开始,位于鲤城区政府大院的涂山街站、位于田安路和津淮街交叉口的津头埔站、位于洛江区政府大院的万安站,监测仪器的数字一路飙升,从黄色(良)进入橙色(轻度污染),又快速爬上红色(中度污染),到凌晨4点左右已经进入紫色(重度污染)。
后台实时数据显示出来的曲线图特别清晰。涂山街站最严重,其他几个站曲线也差不多,作为对照点的清源山倒是挺住了:直到上午10点,AQI缓慢逼近100,达到了轻度污染的临界线;15时后逐渐上升,16时逼近高点230,几乎划出了一条上升的曲线。
这是否是雾霾天呢?其实雾和霾是两个概念,简单来说,雾主要是水汽,呈乳白色,在太阳出来后会慢慢散去;霾主要是颗粒物,呈灰黄色,有时可以持续几天。区分它们还有一个标准,就是相对湿度。通常当相对湿度在80%以上就是雾,反之则是霾。昨天上午7时许,泉州气象台晋江监测站的相对湿度有91%,当时的天气算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到午后相对湿度降至80%以下,天气就是标准的霾了。
逆温+风小 等冷空气救场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雾霾?海都记者从泉州市环境监测站获悉,因为逆温层这个“锅盖”又来了!
通俗的理解,暖而轻的空气位于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像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由于这种原因,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汽、烟尘以及各种有害气体,就是通常说所的空气污染物,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都聚集在了一起。”泉州市环境监测站专家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加重大气污染。
在昨天15时之前,“锅盖”可能刚好贴着甚至低于清源山顶部,因此空气质量比较好;过了15时,受到气流影响,“锅盖”向上掀开了一段距离,污染物也开始上升侵入,造成监测数据飙升。
此外,昨天近地面的风很小。根据泉州气象台监测,昨天一整天几乎都是静风,风最大时也只有3.8米/秒(3级风),平均风更小。这样高空罩着低温层、低空风力小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污染物一直扩散不了。
好在冷空气要来救场了。昨天夜里开始,冷空气渗透南下,风力加大,今天开始沿海将出现8级左右的东北大风,能见度好转,白天最高气温在25℃左右。(海都记者 彭思思 徐锡思 黄谨 田米 通讯员 刘火霖 文/图)
15日 多云转阴,21℃到25℃
16日 多云,20℃到25℃
17日 多云转晴,19℃到26℃
□漳州市区天气预报
15日 多云,20℃到27℃
16日 晴,18到℃28℃
17日 晴转多云,20℃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