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幸福2·出行】在泉州回家的路 每一公里都便捷了
闽南网9月26日讯 为泉州交通这5年的成长“代言”的,是个有意思的泉州90后,他叫林杰威。
今年毕业回家乡泉州工作,林杰威爱上了“小黄人”
“我见证了泉州公共交通的沧桑巨变,它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有点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味道。”
这句听起来特别老成的感慨,出自林杰威。他生于1993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交通迷。
每一个“迷弟迷妹”都收藏过一些关注对象的“重要节点”,说是如数家珍也不夸张。如果要为过去5年泉州公共交通的蜕变写一个幸福样本,林杰威就是个很棒的记录者。
资深巴迷说公交
林杰威最早是个巴迷,创建了泉州柒巴士公社并担任社长。
他居住的小区与公交大厦仅一墙之隔,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他就常一个人坐公交到处逛。
泉州公交的过去5年,林杰威认为最大的变化是延长服务时间。以前,出门玩得赶在晚上10点前收心,不然搭不上回家末班车;现在,夜线公交已有20来条,泉州夜生活时间也由此延长到12点后。
2011年5月首条公交快线K1线开通,他兴奋了好几天,反复体验“飞一般的感觉”;2012年5月起市区公交空调费由政府买单,市民可免费享夏日清凉;2011年元旦投用以来,公交IC卡已发行52万张,刷卡轻松坐公交已成主流;2012年6月首批支线公交501路、502路正式上路,从此有了“一元公交”;2014年5月开通途经江滨南路的49路,基本实现中心市区公交线路全覆盖。
让人欣喜的是,今年7月1日,泉州开通4条“社区巴士”微公交,下个月还要再开通5条,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今后逛古城更方便了。
动车为大学省钱了
2012年9月,林杰威去广州上大学,1个半小时的飞机,六七百元的票价,让他心疼。
那时的晋江机场,航班少,服务设施跟不上,一看就是小机场。今年夏天,他要去北京,走到晋江机场时愣住了:道路四通八达,秩序井然,服务热情,颇有国际范。
正是在这两三年里,晋江机场启动改扩建工程。目前年起降航班超过3.2万趟,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60万人次,14家航空公司开通客货航线41条,通航国内国际城市40个。2014年11月经中国民航局批复,正式更名“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从此迈入中型国际机场行列。
要说最大亮点,林杰威的答案是动车。
2013年12月28日,林杰威一直记得这个日期,因为厦深铁路开通。此后他都在泉州上动车到深圳北站下车,转一趟动车半小时就到广州了。按学生票计算,一趟就省了三五百元。
林杰威说,公交、飞机泉州已拥有多年,动车却是最近这5年新兴的交通方式,将泉州推上了走向世界的“快车道”。
事实的确如此。
“小黄人”成新宠
今年7月大学毕业,林杰威回到故乡泉州,在城东安吉路一家单位上班。
让他惊喜的是,6月30日泉州公共自行车“小黄人”启用。看到广州亚运会后公共自行车项目停滞不前,一开始他并不看好泉州“小黄人”,没想到投用几个月后,越来越多人发现了“小黄人”的好,尤其在晚高峰,简直就是逛古城、游新城的神器,穿梭在小巷、小道间游刃有余,由此天天盼着家门口的租赁点尽快建起来。
要是偶尔加夜班,六七公里的回家路,林杰威就会跨上可三速变挡的“小黄人”,只要一二十分钟就能到家,尤其是两个月前炎热的夏夜,微风拂面,倍感清爽。
林杰威认为,“小黄人”绿色环保,备受欢迎。近期,运营方计划推出微信支付,将吸引更多人骑行泉州。
目前,“小黄人”租赁站点正以每月四五十个的速度建设着,预计年底前可建成280个站点建设,投用9000辆“小黄人”。明年3月底前,所有站点将全部建成,1.312万辆“小黄人”将全部上马。
【解码幸福】
公交更方便
“小黄人”惊艳
这5年,泉州公交交通分担率已由13.2%提高到16.8%。
这3个多点的提升,背后是一连串的努力:公交线路从五六十条,增加到二百来条;乘坐公交的人多起来了,年均客流量已超过1亿人次;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已有300多辆,根治了“黑尾巴”;22条环湾快速公交开进了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开发区、台商区等各片区。
动车方面,2010年4月26日,泉州、晋江两大动车站与福厦铁路同时启用,2015年2月4日,惠安动车站也启用。如今,三大动车站日均经停动车和高铁共约290趟次,日均上下车旅客总量约10万人次。
至今投用才3个月不到的“小黄人”,已惊艳泉城。
据运营方相关统计,目前,市民办卡突破5万张,“小黄人”骑乘次数突破100万次,行驶总里程接近200万公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