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记忆征稿:地名向你发起短故事挑战
2016-07-27 10:31 来源:闽南网
0
凤浦渡槽:它是天桥的模样
杨清丽(教师)
说到渡槽,很多人都会一脸茫然。其实,渡槽又称高架渠、空中水渠,是一组由桥梁、隧道或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泉州有很多座渡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泉州最长的渡槽——石狮大仑渡槽已在2010年10月拆除;洛江河市的南塘渡槽成为泉州现存最高、保护最好的石头渡槽……
绿阴满满的凤浦渡槽
在泉州东园镇的凤浦村,如今还保存着一段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渡槽,长约500米,高有3米多,横跨在凤浦行政村的西堡自然村与东堡自然村之间,被称做“西堡天桥”。
渡槽当年的规划者与参与建设者——80多岁的村民黄文德回忆说:“渡槽修建于1962年,当时村里缺少水源,只能栽种地瓜、花生等耐旱作物。在干旱的逼迫下,村民们下定决心,到离村几公里远的内厝山上开山取石建渡槽。”
黄文德说,当时修建的渡槽共有三条,第一条从埔庄村延伸到许内村,可惜在90年代修路时拆除一截,现只保留长约200米的一小段;第二条从后官村到东堡村,长度为四五百米,已经在2013年建南北大通道时全部拆掉;第三条从东堡村引入西堡村,成为三条中保留最完整的一条。三条渡槽中,以两段土夯的沟渠相连,连成一个整体。
渡槽里的水从哪里来?“山美水库的水流到东园镇埔庄自然村,用水泵抽到渡槽上。”
渡槽经过埔庄村、许内村、西堡村、东堡村,整条叫什么名字呢?老人笑着答道:“埔庄、许内、西堡、东堡都是属于凤浦行政村的自然村,整条就叫凤浦渡槽,每段的叫法又用村庄来命名。”
弹指一挥间,这位为农田灌溉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已经被截得七零八落,我只能努力回想它像巨龙一样,从几个村庄农田上盘旋而过的身影。我想:那时应该是水流哗哗流过,争先恐后地奔入庄稼地里,带去一年丰收的希望。
(原文有删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