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泉州地名记忆:林銮渡口提油灯 我和妈妈等船归(图)

2016-07-13 09:57 来源:闽南网 0

002

  “过去借来耕地的牛,都从林銮渡运来”

  讲述人:

  郭梅长,69岁

  小时候,渡桥两边的海水很清澈,小孩子经常跑到海里游泳。

  长大后,我也当了一段时间的渔民。当时我们这边耕地没有牛,要从对面惠安借牛,再通过船只运送。每次将牛运到林銮渡,得有人帮忙牵到岸上,我们经常帮忙做这活,而主人每次都会买一盒火柴,让我们几人去分。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林銮渡是晋江、石狮跟惠安往来的主要交通枢纽,当时的交通工具就是渡船,每天有好几条船轮流对渡,那种船是靠风和人力,一次最多能载30人左右。我的同族有一个老人曾经是开渡船的,他说,他的渡船曾被海贼抢过,当时海贼假装游客上船,等船行驶到海中时就将渡船劫持到湄洲岛,待船靠岸后把所有人赶上岸。

  当时林銮渡很热闹,公社经常在这里集中开会,妇女们平时也在这边帮忙修理渔具、补渔网。因为渡口的原因,林銮渡的边上还开了两家客栈和一家餐馆,来不及赶渡船的人往往要在客栈住上一晚,几家店的生意都很好,几乎每天都客满。

  后来,渡口慢慢冷清了,渔船少了,渡船也没了,几家店也先后关门。年轻时的那些场景,只能留在回忆里了。

003

  “渡口有座戏台,每到节日就挤满了人”

  讲述人:

  郭志猛,50岁

  我的父亲以前是渔民,也是生产队的队长。

  五六岁时,我常跟着妈妈到林銮渡去等父亲他们船队回来。特别是到了晚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提着一盏油灯在岸上等船队归来,那个场景很壮观。

  船队一靠岸,除了将船上的鱼挑上岸外,渔民还会将海里的渔网直接拖到岸边,然后人们就把网上的鱼、蟹全部弄下来,因为量太多,大人们手经常弄破皮了。我也会跑去帮忙,但经常被螃蟹夹到手指,然后大哭离开。

  那时渡口边还有一条小街,街只有几十米长、几米宽,却开了客栈、餐馆、打铁店、卖渔具、卖桐油灰和船上用品等十多家店。小街人很多,我记得那条街是用石头铺的,地势并不高,到了8月份天文大潮来,小街经常被水淹。渡口附近有一座戏台,很简陋,到了节日就会请戏班唱戏,看戏的人非常多,人挤人,我很喜欢热闹,也常跟着大人过去。

  10多岁后我到外面读书,后来又参了军,等退伍回到家乡时,林銮渡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热闹。小街没了,戏台拆了,只剩下古渡桥,渡桥边上都被用来做螃蟹养殖池。

  林銮渡那些热闹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很少人会光顾这里。(海都记者 林永清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市民赠闲置坐卧两用婴儿车 想送给有需要的人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