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城市记忆档案馆 欢迎写信告诉我们泉州的童年
闽南网6月1日讯 一个城市的成长史,是一程又一程的历史与地理编织的容貌。
每一条街巷、每一处村落、每座山、每片水,甚至是每幢建筑、每个庭院,都饱含着建造时的初心和后世改造的痕迹,在它们的每个角落甚至细微的尘落里,都印记着时代的深意,潜藏着一段往事。随着时间流逝,街巷几度易容,村落合了又分,建筑也会随风而老去。
城市记忆档案馆
一份埋在心底的城市记忆,若用白纸黑字书出来,便有了时光温润的深意;一张老照片,穿越时光后就具有了历史的重量;一段影像,记录着过去城市一隅的容貌,便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今年是泉州撤地设市30年,走过这段长长的岁月,借着六一这个节点,我们的泉州也想回首“童年”,看看过去的它都长什么样。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泉州市档案馆、泉州市文联联合本报,推出“城市记忆档案馆”特别活动,欢迎您来参与,用文字的形式,将对泉州古城的记忆书写成文,电子版发送至邮箱270427085@,手写版平邮寄送至泉州市泉秀街恒祥大厦15楼时政文化部;或微信咨询公众号“花巷”。如果你家中还有一些老泉州的照片、影像资料,并愿意捐赠的,也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联系我们。
【征集】
书写一份古城记忆
也许你年少时玩闹的那条街巷,现在已是高楼平地起;曾经迷人的古厝,载着几代人在风雨中温柔地坚守,现在也已经难觅踪迹。时间在走,城市在变,你是否想过,在时光长河里逆流而上,寻找古城年轻时候的容颜,并借着“国际档案日”,将这份找寻的答案,以“书写古城记忆”的主题投递给我们,为“城市记忆档案馆”留下第一批宝贵的文字资料。
·关于“城市记忆档案馆”
这是一个虚拟的档案馆,在泉州市档案馆馆内会有专门的空间,用来存放与城市记忆有关的文字、影像、音频资料,永久专业保存。
·参与方式和注意事项
1.长短不限,格式不限,字数控制在2000字内;
2.投稿请注明“姓名+联系方式+古城记忆”;
3.手写信件投稿,建议用水笔书写,平邮寄送至泉州市泉秀街恒祥大厦15楼海峡都市报时政文化部;
4.电子版投稿,请发送至邮箱270427085@;
5.口述、咨询、推荐,请拨海都热线通95060,或微信关注公众号“花巷”并留言。
【投递】
为城市记忆 专设邮筒
6月8日上午,泉州市档案馆、泉州市文联还将联合本报推出“城市记忆档案馆”启动仪式。您的“古城记忆”来稿,将以信件的形式投递到专门的邮筒中,作为泉州市档案馆的特殊馆藏,长期保存。
当天的启动仪式,欢迎所有投稿的读者前来参与,亲自将自己写下的信件投递入邮筒。(海都记者 刘燕婷)
扫码关注“花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