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八景”特制邮票网投结束 董杨大宗祠夺魁
洪泓,作家
俯仰之间
旧时风物令人喟叹。城市里,补鼎补锌锅的绝迹了,磨菜刀的缓缓地绝迹了,包修沙发、册架的柴司活儿野成了珍稀物种。百姓的物什能够常用常新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令人担忧的,呣是补鼎或者修补司的退场,而是“修补”即个概念或渐行渐远。渐行渐远的修补业,挑着乡愁挑着梦想行四方,伊们夕阳底迷离的背影,宛如铜板有节奏撽击的乡意,苍凉怅惆。
泉南人心灵手巧,百工技艺,敏而善仿,莫呣能成。
在西街台魁巷口有一枞名叫“白来叶”树的树骹,有一摊补鞋的,伊是固定的,无论天气晴朗,冬天风大,夏日溽热,春秋呣论,三百六十五日,除了大节日外,摊前布满待补鞋司验鞋。锉削找平,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缝补,黏合,修复,最后将鞋阿举到目前平视,再放返涂骹顶俯视,几番来回端详完毕,终于确认修复完整。一步一步,一点一滴,使阮想起老太嬷缝补衫袴的一针一线,有耐力、有细心的功夫在里壁,呈现严谨、稳妥的气象。看伊人到中年,略显发福的身坯坐在那条细凳阿顶,感觉到世界端正、踏实,生活野是伊的本来面目。修鞋司在即搭修补了二十多年,基本立定于“白来叶”树枝繁箬茂的树阴骹,单就覆盖率和造型来看,已然超越实用,开始成为西街一景。电视有景,报纸有像,微信有头条,知名度日趋上升,伊守在鞋摊的时光长据是西街风起云涌的几十年。但伊长年拖磨落来,难免面有风霜色,且如此淡定或笃定,即是多么有着长期沉积涵养的定力,难以想象。
耐心专注,咫尺匠心。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细到器物,大至建筑,一代代匠人的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工匠手工业者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创造出工艺顶的奇迹,展现出极致化的追求,令人惊叹、让人敬佩。
法国作家让·科克托讲过一句话:“手工业消亡于对速度的崇拜,手工业代表耐心和手的灵巧。”
百业百态,各凭能耐。或许真的有一些行当,一些手工业者,过往和名气就能撑起一个业态的全部。
一个静默的裁缝司,一个钟表修理司,一个埋头写作的老作家,伊们都是伊最缓慢的方式工作的人,伊们都是从事手工业的手艺人。把家己当一个手艺人来看,比起力气,更需要元气。无言无法阐述和解释,伊来源于思想。手工业因此而具有哲学的属性。伊会敲打汝的头壳穴,使汝找到一种感觉。像汝在饥饿时食一碗有实在温度和味素的面,像汝在迷路寻找别人途径于此留落的痕迹。
录音人
刘旭,66岁,
企业退休员工,鲤城诗歌学会理事
西街可以听丨这不是最后一篇,我们还想做更多
【注】
鼎:锅。
册架:书架。
呣:不。
即个:这个。
伊:他。
涂骹:地面。
阮:我。
身坯:身体。
立定:
拖磨:忙碌。
家己:自己。
头壳穴:脑袋。
味素:味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