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司马文森百年诞辰纪念:最好作品留在故乡泉州

2016-04-27 10:31 来源:泉州晚报 0

司马小萌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捐赠由司马文森编剧的电影影碟。

海内外人士 共同纪念司马文森

  此次纪念会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主办,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承办。司马文森的革命战友、一起共事的著名文化人的后代、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友人参加纪念活动。司马文森为我国文学事业、文化外交事业和统战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泉州是司马文森的故乡,当日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泉州市文联、泉州文学院等单位和司马文森泉州宗亲代表一起参加了纪念活动。

  “远别了/我把烫热的手/诚挚地伸向你们/活着就必须战斗——/在去留的人底心里/交鸣着这临别的赠言。”这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敬文生前专门为司马文森等人创作的诗歌《远别了》。司马文森辞世后,海内外文学家和文化界人士撰写的纪念和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此次纪念活动整理的《司马文森纪念文集》就达近50万字。

  “浓发覆顶,长着络腮胡子,脸庞圆圆的,眼睛仿佛总在微笑,好像从不知道忧愁困倦为何物,老是挥手谈话,爽朗大笑,虎虎有生气。”著名作家秦牧回忆道,“当我在稿纸上写下他的名字,低回寻思,一个这样的形象就栩栩出现在眼前。”

  司马文森与夫人雷维音育有六个女儿,此次在京的四个女儿均到场参加纪念活动,在女儿们眼中:“父亲是风趣、幽默、精神饱满、笑声爽朗的慈父和朋友。”

  当天下午举行了司马文森先生编剧的电影招待会,放映香港影片《海外寻夫》、《火凤凰》和纪录片《故乡》。司马文森二女儿、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司马小萌向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赠送这三部由司马文森编剧的华侨题材影片影碟复制版。

司马文森子女与生前故交后代合影

《南洋淘金记》 开创华侨社会文学先河

  司马文森生于泉州一个小贩家庭,12岁时跟随“水客”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当过童工、店员、小伙计。后来,他根据亲身经历见闻写就的长篇小说《南洋淘金记》,被誉为“开创了华侨社会文学的先河”,被评选为香港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行榜的第五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说,《南洋淘金记》是现代文学中较早出现的充满辛酸血泪的华侨创业史长篇小说。它写得苍茫开阔,悲凉而激昂,如风俗长卷一般展示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闽南乡民出洋寻找黄金梦的风气,对华侨生存于帝国主义势力和菲律宾土著排外势力之间的艰难处境予以深切的同情,并且展示尽管处于帮派势力和官方党政势力钳制之下,华人华侨依然高涨的爱国热情。

  “父亲生于泉州,长于泉州,少年时代又从这座城市出发下南洋。他从南洋回来后,在黎明中学求学,在中共地下党的影响下踏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回泉州拍摄纪录片《故乡》,反映闽南侨乡的人文景观和社会风貌。一生与故乡泉州有着不解之缘。”司马小萌说。《南洋淘金记》1949年在香港出版,著名画家黄永玉创作了60幅插图融入书中,图文并茂,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反复再版。“《南洋淘金记》将海外华侨华人生活的辛酸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告诉世人,唯有祖国富强,海外华侨华人的生活才能更好。”

  泉州文学院院长张明作为泉州作家代表,应邀晋京参加了纪念活动。他说,司马文森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52年,但他对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涉猎了多种文艺门类,都有较高成就,有数百万文字存世,其非凡才华和写作的勤奋可见一斑。“司马文森热爱自己的家乡,许多文学作品和电影剧本都有家乡的影子,在泉州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意义。泉州应加强对这位乡贤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对现代文学做出的贡献。”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到头了;
下一条:深圳泉州商会捐赠1000万 支持泉州扶贫公益事业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