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戏剧界来泉交流 "南戏活化石"邂逅"法兰西浪漫"
中法艺术家让梨园戏之花跨国绽放
一个是产生雨果和莫里哀等戏剧大师的异域,一个是拥有汤显祖、关汉卿和孔尚任等剧坛领袖的国度;一座是孕育国际前沿时尚的都市,一座是传承800年“南戏活化石”的古城——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因梨园戏“走出去,引进来”的密集交流,让中法两国的艺术家频频走到一起,通过交流与演出迸发出一道道格外绚丽的艺术火花。
法国艺术家演绎的《董生与李氏》
这半个月来,位于古城泉州新门街的梨园古典剧院成为中法文化交流的焦点,法国戏剧界组团来泉交流,活动期间中法戏剧行家同台演出,以全新视角演绎梨园戏精品剧目,令广大戏迷大饱眼福。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主任罗文哲也特地到场助阵,他对此次活动赞叹不已:“中法两国的艺术很远却又很近。只要有好剧本、优秀导演和演员,同一题材,不管是由中国艺术家演绎还是法国艺术家演绎都会非常精彩。”
“零距离”交流触动“法式浪漫”
此次梨园戏对外文化交流之“海丝之春戏剧季”活动由泉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承办。
4月1日,法国著名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带着法国戏剧界朋友走进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开启此次中法戏剧交流盛会。活动期间,两国戏剧家共同演绎梨园戏优秀剧目《董生与李氏》《节妇吟》。通过中法版本的排演、中法戏剧工作坊和中法戏剧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让两国艺术家互相切磋,提升表演艺术。在交流过程中“惊喜不断”,当导演将中国版“董生”与法国版“李氏”组合在一起进行即兴表演时,虽然两位演员之前没有任何准备,语言也不通,但通过互相感受,竟然摸索着表演了下去。最后,当“董生”想要去脱“李氏”鞋子的时候,来自法国的“李氏”却出其不意地将“董生”搂在了怀里,这种法式浪漫让所有人忍俊不禁。
在此期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新编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和一批优秀传统折子戏让法国朋友充分感受梨园戏的魅力。
“在半个月时间里,两国戏剧艺术家在同一个剧场交流演出,还分享各自的生活点滴和成长背景,可谓朝夕相处,每天都有新感觉。”帕特里克·索梅尔说,此次“零距离”的交流,让两国青年艺术家能够相互学习。期待今后有更多的机会让两国的艺术家可以相互沟通,彼此借鉴,共同提高戏剧表演艺术。
两部经典中法八版本同台演绎
中法版本《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同台演出是此次交流活动的亮点。接连两个晚上,一个中国版和三个法国版《董生与李氏》与《节妇吟》同时在一个舞台上呈现,成为中法戏剧交流的佳话。演出在美好的气氛中进行,语言并没有成为观众理解戏剧艺术的障碍,中法两国演员的精彩演绎让梨园古典剧院欢笑声和鼓掌声不绝于耳。当中法艺术家们手拉手上台谢幕时,气氛更是达到了高潮,这是观众对此次交流活动最好的肯定。
其实,中国的不少剧种都排演过外国的戏剧剧本,比如昆曲和越剧演过《麦克白》、黄梅戏演过《无事生非》等。这些西方戏剧经过本土化改编后,故事成了中国的故事,表演样式成了中国戏曲的表演样式。泉州提线木偶戏创排的《钦差大臣》也是成功的典范,荣获国家最高奖文华奖等多个奖项。
此次法国著名导演帕特里克·索梅尔、大卫·勒斯阔和让·勒内乐·木安各自创排了一个版本《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经三位极具智慧的导演改编之后,虽然故事框架没有太多变化,但呈现出来的却是不一样的戏了。比如:故事发生的地点由中国变成了法国;时间也并非局限在古代,可能在当代,也可能在近代;剧中的人物原本是说闽南语唱南曲的,改编后,他们当然要说法语唱法文歌了;剧中人物的身份和职业也有一些变动,比如一位“李氏”成了画家,一位“颜氏”成了“职场单身妈妈”,一位“董生”看着挺像侦探又很像贼,一位“沈蓉”是个几次考教师资格证却几次失败连房租都付不起的大学毕业生……跨国的艺术交流让梨园经典绽放出不一样的艺术之花。
“法国的艺术家们用欧洲的戏剧风格和法国的戏剧语言来演绎梨园戏精品,中法两国的艺术家同台演绎中国的戏曲经典,这在中外戏剧交流史上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惠平说,这是泉州文化“请进来”的一次成功探索,近年来泉州文化成功“走出去”,频频亮相海内外重要文化舞台,进一步提升了泉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后还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文化艺术界人士前来交流。
优秀作品搭起中法艺术交流桥梁
2014年,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团长、“二度梅”获得者曾静萍主演的梨园戏《董生与李氏》登上法国巴黎MC93剧院的舞台。韵白、唱腔、旋律、肢体语言、细腻的情感……这一古老剧种让观众席上的帕特里克·索梅尔印象深刻。演出结束后,他向曾静萍致以双膝下跪的最高答谢礼节,表达对这一中国古老戏剧的敬意。
“三年前我第一次看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感到非常激动,曾静萍的表演无与伦比,王仁杰的剧本出类拔萃,二者配合天衣无缝。”帕特里克·索梅尔说,第二年他便如愿把《董生与李氏》介绍给了法国观众,这部优秀戏剧受到了法国观众的热捧,后来他又将梨园戏另一力作《节妇吟》带到法国,一样取得巨大成功。
帕特里克·索梅尔说,他去年和法国戏剧界的朋友成立了万国演艺公司,促进中法文化交流,首站就到泉州来,演出的不是法国剧本,而是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一个喜剧片段,一个悲剧片段。他说,这两个剧本都是“伟大的戏剧作品”,不受中国戏曲体系的限制,具有广泛的国际戏剧艺术魅力。“历史、文化、语言和戏剧程式都不一样,但我们都在找一个方式,来让王仁杰的故事在新环境里重活。”
著名剧作家王仁杰到场看了演出后说:“看了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演出非常激动,希望法国的艺术家们可以更大胆地改编剧本,不要拘束,可以走得更远,希望中法戏剧有更多的交流。”
“一部优秀的作品阐释的人性是不分国界的。”曾静萍说,尽管中西文化存在差异,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样的。此次法国戏剧界前来交流,带来最好的演员阵容和导演团队,为梨园戏剧艺术带来新的冲击。在排练过程中,法国演员十分认真投入,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十分严谨,对艺术又有一份十分开阔的心胸,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地进行艺术探索和创新。
她说,通过这种“零距离”的艺术交流,两国青年表演艺术家相互学习,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期待这样的跨国互动今后能不断进行。(记者陈智勇 通讯员张婧婧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