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把脉”献良策 共谋解决东街乱象“破局”
“城市会客厅”栏目聚焦泉州市区东街, 嘉宾共话占道经营、店外店等顽症解决之道
各方“把脉”献良策 东街乱象谋“破局”
泉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东南早报“城市瞭望”栏目日前开展“最美街道”评选活动,市区东街得票寥寥。早报记者用两周的时间多次实地走访,发现东街乱象丛生,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占道经营。
嘉宾们各抒己见,为如何治理东街占道经营顽疾建言献策。
如何解决占道经营难题?近日,泉州市委文明办副主任吕宝贝,泉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作彪,市政协委员陈笃恒,鲤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建忠,开元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长周一峰、鲤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金定、东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幸林等三个辖区街道相关负责人,以及第一医院总务科科长杨奇英受邀参加由泉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东南早报联合推出的“城市会客厅”栏目,共话城市占道经营管理问题。
王作彪表示,希望与会各方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携手发力,抓好泉州的城市管理工作,使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执法
城市管理“九龙治水” 建议部门拧成一股绳
取缔占道经营等工作直接关系到整治对象的切身利益,执法过程遭遇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协管员没有执法权,面对的整治对象往往又是弱势群体,该如何保障执法工作顺利进行?陈建忠表示,“希望借此次座谈会,能理顺城管与公安的执法联动机制,如推行公安与城管部门领导交叉任职制度,建立起执法工作中有效的保障机制。”
黄幸林认为,不止城管和公安之间需要联动,各级各部门间都应形成合力,“新旧城区接合部,容易出现管理力度差异等问题,一些街道与街道间的交界处成为管理盲区,不仅东街乱象需要整治,这些管理盲区同样存在需要被关注的种种问题。”他表示,市级、区级、街道应联动起来,解决目前城市管理“九龙治水”的情况,形成部门与部门间的合力作用,相互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使东街乱象治理更有序,也更有效地解决。
东街乱象“破局”是否还有其他好方法?陈笃恒指出:“可以通过立法来为城市管理提供法律依据,该罚就罚,依法而治。此外,部门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促进违法乱象的举报与整治。”周一峰则表示,街道也可发动社区志愿者作为疏导者,共同采用“疏堵结合”的方法,对东街乱象乃至整个泉州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规范。
★关键词 体制
执法力量常捉襟见肘 可提高队伍素质待遇
“执法队伍人手不够是我们目前开展工作的一大尴尬。”陈建忠在座谈会上提到,“街道多、正式工作人员少,因此执法的时候,分配到每个街道的工作人员往往只有两三个,为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经常需要请协管人员共同参与。而目前协管人员的素质、人数、工资、待遇及安全保障都未能满足执法的要求,且整治对象又往往是弱势群体,整治过程中常常出现瓶颈。”陈建忠还指出,协管员没有执法权,在整治行动中只能对占道经营等行为进行劝导教育,威慑力不足。
执法力量捉襟见肘,劝导教育威慑力不足,这该如何解决?黄金定认为:“一方面应该对协管人员进行素质提升,提高城市行政执法人员的准入门槛,使得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能与市民良好沟通,耐心说服减少冲突;而针对所有的行政执法人员,除了该有的岗前培训,也应建立起考评制度,明确各个执法人员的执法区域以便管理、问责等。”此外,保障协管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是稳定执法体系的重要途径。
摊贩的合法权益也应得到维护,吕宝贝指出:“整治占道经营要注重以人为本。占道经营的整治要有堵有疏,因地制宜,设置便民摊点,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做好相应管理。不能一味只堵不疏。”
★关键词 文明
整治工作现时松时紧 城市文明需长效机制
泉州作为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东街是它的一条重要历史街道,是泉州市的“门面”之一。
陈建忠表示,东街乱象问题由来已久,“东街老城区改造后的道路太窄,第一医院和东菜市场等热门单位又比较多,高涨的人气引来了不少的摊贩。”此外,早期东街改造后店面出售时,将走廊一并售卖给了店主,因此还有不少店主将店内用品摆在了店外占道经营。
“开元寺是泉州的一个热门景点,许多外来游客前往开元寺都要经过东街,因此整治东街、提升城市形象非常重要。”陈笃恒表示,泉州这些年一直都在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而努力着,但是整治工作不能像一阵风,而应该持续高效地关注问题的产生,进行积极的管理,巩固整治成效,重视个别突出现象,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
吕宝贝指出:“城市管理的要点之一就是坚持日常管理,坚持时时抓,抓平时,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城市管理应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靠临时性、突击性的检查是有违这一初衷的。”
★关键词 市民
图方便助长占道经营 应自律形成文明之风
市民的行为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吕宝贝认为,市民应当提高自身的文明意识,不随意破坏环境,也不因图一己之便,向流动摊贩购买物品,助长占道经营之风。同时,各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应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市民的文明之风。
“市民应当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为城市管理建设出一份力。”陈建忠表示,流动摊贩之所以将摊位摆置路边,是因为看重东街人流量大,能带来生意,市民如果为了少走几步路、图便利随意驻足购买,人数一多便会引起交通问题。因此大家要有责任意识,文明购买,这样流动摊贩没生意可做,没有生存空间,便会自动散去。“当然,来往的市民除了规束自身行为,也可实时举报,为泉州的城市管理建设出一份力。”
★关键词 摊贩
注重个人利益乱占道 加强普法和文明教育
“有些摆摊的群众法律意识挺强,但注重的是自身利益,对执法人员要求高,对自己要求低,认为自己占道经营并不违法,给执法过程造成一定的阻力,导致执法效果非常不好。”陈建忠表示,东街要解决占道经营等问题,需要这些流动摊贩的积极配合,让他们理解执法、接受执法。
店外店和流动摊点等违规占道经营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条例》、《福建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办法》,破坏城市的整洁有序,使得车道拥挤、人流难行。同时,占道经营堵塞通道也影响消防安全。作为流动摊贩、驻点商家,应该有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占道经营的危害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对此,吕宝贝认为:“宣传教育力度需要加大,一方面加大执法人员与摊贩之间的沟通,普及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摊贩对自身占道经营行为的认识,从教育引导层面促进占道经营问题的解决,实现文明执法。同时面向社会加强宣传教育,城市管理不单单是执法部门的责任,是各个部门、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的一件事情,可以多利用报纸等媒体开展宣传,引导商贩合理经营。”(记者 林福龙 李心雨 郭晓冰 胡彦明 实习生 魏培明 文/图)
■声音
“一座城市的管理,既要平时抓,也要抓平时,才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不仅仅是执法部门的事,还可以道德讲堂为载体,从文明意识角度培养大家的城市情怀。该管的要大胆管,更要耐心、用心、细心地管,同时还要因地制宜,以人为体,设置便民摊点。”
——市委文明办副主任吕宝贝
“这些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十分实在,给城市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按照日前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和旅游工作会议要求,我们也正在加大城市管理和执法力度,加强城市工作综合协调,积极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力求让市民有一个舒适、整洁、优雅的城市生活环境。”
——泉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作彪
“我们经常提到的‘创卫’中的‘创’(闽南语),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抓实干的‘创’ (闽南语),还有一种则是应付了事的‘创’ (闽南语),城市管理需要的是第一种‘创’ (闽南语)。城市文明靠大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应该要从多部门共治,上升为社会层面的共识。”
——市政协委员陈笃恒
“泉州不少市民有个习惯,下班途中,车停路边,买个菜就走了,殊不知,这在无形当中助了占道经营之风,随意摆摊设点,蔓延成灾。疏堵结合制占道,说起来容易,做起却有点难,目前中心城区,尤其是鲤城路窄,空地不多,能规范摊点的空间更少,就算有人定点摆摊的,人流又不足,摊贩还是会摆到马路边上。”
——鲤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陈建忠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城市管理复杂性高,管理对象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而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加上城管人员更多只能劝导,无法像公安、交警一样,有权抓人扣车,真正管起来,阻力不小,困难重重。建议城管与公安交警联合巡查执法,也可在中心城区尝试市容市貌严管一条街,执法人员挂牌亮相,并注明电话号码,接受社会监督。”
——鲤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