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天堂信箱》:清明虽过 这份思念不会被忘
闽南网4月5日讯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思念和追忆。海都报《天堂信箱》开栏以来,每天都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每一封信中,都是沉甸甸的思念和真情。感谢大家的来信,可惜由于版面和时间的缘故,我们无法把每一封来信都刊登,但请相信,我们都一一认真阅读过。
清明节虽然过去,但相信这份思念不会被忘记。缅怀生命中离去的人,未来的日子里,也要为了身边的人,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天堂信箱
追思人:落叶 TO:母亲
此生未尽完的孝 来世让我尽
亲爱的母亲,您在天国还好吗?此时此刻,儿跪在您墓前,追思你的音容,我已肝肠寸断!
春蚕吐丝丝方尽,您把爱一丝不尽地给了您的五个孩子。妈,您可曾记得?那个贫苦年代,一年只能吃一次鸡,您一口鸡汤都舍不得喝,看着五个孩子狼吞虎咽,慈祥而满足。每次,您都会把鸡腿分给我,看着我吃下,您仿佛自己尝到饕餮盛宴。
妈,您现在可以与爸爸相依伴了!想到您们的恩典,想到您们一辈子没有享受过一天清福,特别是您在晚年被病痛折磨,我更是伤心欲绝。
父亲母亲,这辈子我未能再尽孝道,是我终身的遗憾和愧疚!若有来世,我愿意再当一回您们的儿子,不让您俩再受磨难,再也不让您们为我的不懂操心牵挂。
雨,淅淅沥沥,父亲母亲,安息吧,明年这个时节,我还会来探望您们,给您们带来上辈子想吃又没尝过的美味佳肴,如果您们没牙齿了,我会熬得烂烂的!再见了,爸,妈。
追思人:吴荣杰 TO:父亲
时隔14年 依旧记得您的教诲
“善良做人,勤劳做事”,这是父亲留给我们下一代最大的财富。
父亲一生勤劳、善良、俭朴,当了30年生产队长,社员未走出家门,他已扛着牛犁到田里,几乎天天年年都这样。从未占用集体财产和利益,在社员中口碑很好,都叫他“来成叔”、“来成叔公”。
父亲个子高,年纪大时也不胖,很少感冒生病。那是2002年秋,已经80岁的他还冒着大雨牵牛回家。回家后却说“身体很难受”,我用摩托车载着他到七八公里外的医院检查,竟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最多活三个月”。三个月后,父亲倒下了,永远离开满堂子孙和亲人。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已整14个年头,每年清明节,我们兄弟、亲人扫墓,到父亲坟前跪拜,总会痛心难过得流下泪来。
追思人:孙少峰 TO:父亲
三句朴实话语 让我受益终生
又是清明,思念愈发沉甸。一眨眼,17年过去,天堂里的您可安好?您可知道,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您的容貌一直浮现在我眼前,谆谆教诲总是在耳边回响——“遇到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做人的路要筑宽”,“有了脑袋就有帽子戴”,三句看似朴实的话语却寓意深远,让我受益终生。
记得我念高一时,由于化学基础比较薄弱,几乎丧失信心,您是高中化学老师,也是学科带头人。获悉后,不但没有责备,还帮我分析问题所在,循循善诱,不断地给予鼓励,您说过,高中化学知识并不是零散的点,而是一张互相交织的知识网,有机、无机、元素、电化学等互相之间都可以建立起联系。一旦这张网建立起来,思路将会无比顺畅。在您的启发下,我终于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学习成绩很快提高,还当上化学科代表。
1982年,家里盖新房,您总是起早贪黑,拉土、搬石块回填,忙得不亦乐乎。施工时,妈妈为一条排水沟跟邻居争执,您二话不说,把地基重新修改,排水沟改道而建。矛盾化解,可妈妈却愤愤不平,您却和颜悦色地劝解,还特地讲了“六尺巷”的故事。母亲是个明白人,经您一讲,也理解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浪潮汹涌,“下海”经商成为时髦。当时在农村小学当老师的我也开始躁动起来,写了辞职书,准备“赶潮”。您闻讯,饱经风霜的脸上一副严肃的表情,“工资还不够糊口吗”,一撂完话就走了,顿时,我五味杂陈,反复咀嚼着您话语的意涵,终于安下心来工作。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您那和蔼、亲切的形象时常在眼前浮现,时隔这么多年,天堂那边的您可好吗?
追思人:泽华 TO:父母
高堂仙逝已数载,每次忆起泪挂腮。 梦中偶遇蒙眬面,醒来枕湿泣哀哀。 双亲天堂可安好?遥遥跪拜念二老。
追思人:蓝天 TO:儿子
骨瘤夺走你 爸爸有多么不甘
儿子,老爸又想你了。你高三时候,腿痛查出恶性骨瘤,一开始我们不知道这是绝症,盼着有希望化疗手术治疗。你承受了多大的痛苦啊,可第二年去复查时,医生却说癌细包扩散,已经冶不好了。当你知道后和我说:“爸,我们回家吧。”
爸有多痛,多无助啊!在我们离别最后的那些日子里,爸拉着你的手说:“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可其实,爸有多不舍,爸爸多么不甘啊!
儿子,爸想你了。
追思人:程胜辉 TO:妻子
你离开越久 越令我可亲可敬
老伴70岁离开我,已有2年,但她许多往事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俞久弥新,像电影播放一般,一幕幕犹然呈现,激励我珍惜、奋进。
老伴是贫困家庭出身,幼小时,哥哥卖给人家养,自己和母亲流浪乞讨为生,让她早早深知生活不易。1962年,我在部队服役时,战备很紧张,可父亲病危急需我请假回家,我写信征求她的意见,尽管当时我们结婚不久,她回信说“当兵就应以国家需要为己任,父亲病危,有我和家人为你负责,你要安心服役,积极练好杀敌本领”。我顿时热泪盈眶,心想:一个普通妇女对祖国都这么热爱,我作为一个军人,当国家人民需要我时,岂能离开!
老伴为人善良,乐意帮人,人家也愿意主动找她谈心,甚至夫妻矛盾,兄弟分家也向她倾诉。一天,她得知一位女友和她丈夫的感情出了问题,老伴反复找这个女友谈夫妻相处之道,搞好家庭关系的道理,女友被感动得泪流满面,避免了她的轻生,也挽救一个家庭。
老伴也常为一些困苦和病残人家排忧解难。一个80多岁的低保户母女,终日打扫公共厕所和捡拾破烂为生,老伴常拿衣服和钱给她们,也常送钱。邻居一个老太行动不便,老伴就给她买菜送粮,还常叫我帮她修理些家具等,老婆婆常对她说“您就像我自家的儿女般”。
老伴常对我说:邻里相处难免会产生些不愉快的事,你退一步,我让一点,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大家都幸福。有一次,我家盖房子,和邻居发生矛盾。她劝我冷静对待,依法办事,我把情况向村党支部反映,在他们劝说和调解下,我们双方都满意接受。
老伴离我越久,越发令我可亲可敬,我总是用她的往事自我慰勉:活到老,学到老,就要像老伴那样为人处世。(海都记者 彭思思 黄晓蓉 韩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