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厚葬“四宗罪”影响生活 市民呼吁文明殡葬
提倡文明祭扫(吴嘉晓/摄)
进步 多方努力 文明丧葬逐步形成
为推动文明殡葬,2013年12月10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开展‘摒弃丧葬陋俗,倡导文明新风’工作推进会”,多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摒弃丧葬陋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的实施方案》;2014年2月11日,泉州民政局转发《福建省民政厅关于迅速开展宣传和学习〈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2014年7月25日,泉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泉州市厉行节约文明举办婚丧喜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第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文明、公安、民政、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在“摒弃丧葬陋俗、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的工作职责。
泉州市民政局行政审批科黄主任介绍,自泉州推行文明丧葬以来,德化县城区规划范围内一切丧事活动在殡仪馆内举行,泉港区实现全境推行火葬,晋江市、石狮市实行城乡居民(村民)基本殡葬服务费全免政策,石狮市永久墓园建立“泉州首个遗体器官捐献纪念碑”,以及各县(市、区)牵头号召建设农村公益性骨灰堂等。
此外,文明丧葬在泉州正在逐步形成,已被广大市民所接受,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据统计,三年来,泉州共有57位先人的骨灰进行树葬、草坪葬、花葬;有1308个先人骨灰进行海葬。
部门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推动文明丧葬
“为推动文明丧葬,近年来泉州下发了不少文件,但一些地方丧葬陋俗再度回潮,大操大办风气蔓延,这是因为厚葬的传统观念尚未完全革新。”黄主任说,丧俗改革要靠倡导和推动,靠改变群众根深蒂固的厚葬观念,让他们自发自愿文明殡葬,而不是强制,所以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意识到文明殡葬的种种优点,显得尤其重要。
黄主任介绍,逝者去世,直系家属都忙着哭丧,殡葬礼仪等大多由旁系亲属或村委会、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帮忙操办。“所以,在推动文明丧葬中,充分发挥村委会、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自我管理的作用显得十分有意义,让参与其中的基层群众组织来推动文明殡葬更有说服力。”
此外,黄主任认为,推动文明殡葬,民政殡葬管理部门要加强殡仪服务行业管理,殡仪馆实行一条龙殡仪服务,明码标价、诚信服务,尽量满足各阶层丧主的丧葬服务需求。
社区 制定村规倡导简葬 从基层开始
“树新风气,废除陋习,丧事简办,惠及子孙,倡导节俭,抑制浪费,厚养薄葬,和谐社会。”这是市区沉洲社区祖厝外墙上贴的公告。沉洲社区老人协会许会长介绍,2010年沉洲村全村拆建,原有的祖厝也拆毁,为给村民提供丧事活动的空间,防止村民乱搭路边灵堂,居委会在沉洲高架桥下搭建了祖厝;2013年起社区开始张贴宣传海报、公告,在全社区居民推广简办丧事。
“老人协会规定丧事简办,禁止大操大办。治丧期间,不设守夜宴,功德宴及‘落山桌’限四菜一汤,每桌菜金不超过200元;49日忌、周年忌、三载除服,除了直系亲属外,不得宴请旁系亲属和社区其他群众,宴席以简席为主;‘金银答’统一发10元;出殡仪式中的阵头表演不超过三队……”许会长说。
黄主任介绍,利用村委会、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推动文明丧葬是泉州市丧葬改革的一大特色。不单是沉洲社区,许多基层组织都在积极推广文明丧葬。
“鲤城区海滨街道笋浯社区制定乡规民约倡导喜事俭办、丧事简办,并规定了相关的处罚方式加以约束;南安市乐峰镇老人协会发出丧事简办倡议书,规定办理丧事禁止办酒席,吃饭控制在普通的四菜一汤;石狮市祥芝镇制定《各村婚丧喜庆改革统一村规民约》,由村两委牵头成立村级劝导队;南安市康美镇要求出殡阵头不超过2队,花环不超10个等等这些,都是走在文明丧葬前列的做法,值得其他地区借鉴。”黄主任说。(记者 麦彬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