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夯实市民文化素质的基石

2012-05-08 16:40 来源:泉州晚报 0

  “建设文化强市,不单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更需要市民的共同参与,因为文化是我们自己的事。”《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如何建设文化强市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的投入机制、加强校园文化教育……不少建议指向同一个目标:“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奠定文化强市的坚实基础。”

加大投入保障
让农村生活更“有文化”

  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体系不断完善,涌现出不少办得有声有色的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室。此次《实施意见》提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这意味着,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的业务指导单位——文化馆的任务更重了。

  “目前文化馆的经费有限,文艺专业人才学习交流有限,一些文化服务工作难以全面到位。”南安市文化馆办公室主任林洁芳对《实施意见》中提到的“要求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表示关注。

  文化馆要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林洁芳建议,首先要提高文化馆开展活动的保障能力。加大设备的投入,充实文化馆的服务功能,让市民在文化馆里能够听音乐、欣赏影视作品、免费健身、学习乐器等。其次,要有充分的经费保障,解决文艺工作人员下乡进行指导的费用问题,同时让文艺专业人才有更多机会到外地交流学习,提升文化艺术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传统文化熏陶
让素质教育更活泼生动

  在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书记林心明的办公室里,挂着学生们的书法作品,他认为,建设文化强市,群众基础尤其重要,而教育工作在提升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应有所作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将文化与日常教育教学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感受包括闽南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孩子的文化品位,影响一个家庭的文化素养。”林心明说,之前,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孩子们学习掌中木偶、南拳,编排包含闽南文化元素的课本剧等等,“现在正在计划把练习太极拳与‘每天运动一小时’结合,既能健身,又能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一举两得”。

  北管是泉港区流行的一种民间音乐,近年来,泉港区积极推动北管音乐进校园,如今北管演奏已经成为当地中小学的一大艺术品牌。林心明表示,除了中心市区的学校外,其他各县(市、区)、乡镇、农村的小学也可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开展文化艺术教学。德化的陶瓷、永春的纸织画……各县(市、区)特色文化都是孩子们接受文化艺术教育的好题材,素质教育也将因此更加生动活泼。

□本报记者陈凌鹭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文化产业获专项资金支持
下一条:解读泉州“企业总部回迁”系列报道之乐园篇
24小时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