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泉州“企业总部回迁”系列报道之乐园篇
每年的泉州商品博览会中,鞋博会都是晋江播种未来的一大盛事。今年的“4·19”,纵然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这场年度盛事仍以成功签约33个项目喜庆收尾,超过170亿元的总投资额,于春风里传递出秋日好收成的明晰信号。而其中,由深圳、香港等地的在外乡贤带来的国际物联网晋江基地、妈祖文化休闲度假区等项目是不小亮点,更为新一轮回归热附上了最新注脚。
总部回迁、回归创业等一浪高过一浪的激情沸腾中,晋江仅是缩影,鞋博会上近者悦、远者来的微生态看似独立,其实却滴水观海般地折射出全市打造民营经济乐园的诸多努力和初步成效。
外引+内联
好模式带来好效应
由多年的厚积薄发,到今年的升温强化,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回归热潮粲然爆发,有其内在的必然性——这个春天,泉州不仅想方设法留住本土企业之根,也在千方百计伸出外引内联的橄榄枝,推动异地泉商和异地商会将返乡投资的设想化作行动,并最终结出一枚枚实实在在的项目硕果。
“家乡领导有这个心,我们肯定会响应。根在泉州,回到自己家乡投资也比较安心。”对于新春时节的“泉州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深圳推介会”,香港福利达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长荣记忆犹新。“琵琶古南音召唤恋家游子,刺桐花笑迎回归创业乡贤”。林长荣只是其中之一,这场政府主动走出去的推介会,在《爱拼才会赢》的浓浓乡情中,拨动了700多名在粤泉籍企业家的心弦,“回到家乡去”成为当地泉商翘楚谈论最多的词汇。而在一个月后,同样的场景在北京重现。“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的悠扬歌声,引领100多名异地泉商梦回故里,引发了一场思乡之情与创业豪情的强烈共鸣。
恰似对歌,这边和来那边应。故土不远千里深情召唤,作为桥梁纽带的异地商会也立即回应。3月底,上海泉州商会和深圳泉州商会同时组团返乡,200多名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泉籍商界精英,在实地考察中捕捉商机、酝酿创业。而北京泉州商会则专门成立了北京泉商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计划以十亿元的专项资金,开启返乡新事业。
得益于这种好模式的,不光是市级。一次次的内外互动中,本土、在外、海外以及港澳乡亲等“四个泉州”无缝对接家乡发展良机——新晋国家级的泉州台商投资区成为台资发展热土,新疆、兰州、重庆、成都四个鲤城异地商会强强联手,共同出资1亿元回乡创业,磁灶镇商会与外地五家泉籍商会合作,投资30亿元建设“海西建材家居装饰交易中心”……一个个案例的支撑推动中,“泉州人经济”悄然变身“泉州经济”。而在更为广阔的天地,台湾工商协进会联合日本青友会来泉考察,江浙沪泉籍企业家推荐合作伙伴到泉投资,老朋带动新友,常走更亲,泉州既是乡贤的回归之城,也是远客的创业之城。
乡情+实惠
好开端预示好前景
在商还要言商。割舍不断的乡音乡情,固然是助推回归的天然优势,但泉州更深谙,优质实惠的政策和环境,才是长久甜蜜相伴的秘诀所在。
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到4月初。早春明媚的阳光中,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与泉州市政府共同签署《关于支持泉州市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工作协作备忘录》。向国家部委机关寻求支持,护航品牌经济的持续发展,捍卫品牌之都的金字招牌,泉州成功了。明确支持泉州企业办理商标国际注册、支持泉州企业“走出去”等六条政策,将为所有泉企保护品牌资源,放大品牌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持续发力。
更没有谁会忘了年初的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千人大会。红毯夹道欢迎的礼遇之外,泉州更在求索如何提供性价比更好的投资政策和土壤,让企业留有所乐,回有所值,让企业家在热爱家乡的情感之外,实现利益的合理诉求。于是有了来自省委省政府的政策大礼包,也有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推进产业转移、扶持民企转型升级等系列配套文件。挖掘政策洼地之外,泉州更立志以一年的“落实惠企政策专项行动”,让优惠政策如同涓涓水流,真正流入万千泉企。
还有企业家坦言,多年坚持不懈,已经常态运作的人力资源保障,是泉州创业热土的亮丽标签。大到城市平台的打造,于一草一木一个休闲场所间为人才构筑优良环境,小到企业用工服务,从社会保险、子女教育、住房政策、户籍管理到公共服务,事无巨细的规划安排,对照账单的如实兑现,让这座城市留人更留心。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企业招工、政府帮忙”,一举数万多名员工的引进,于金融危机依旧四伏的不平常年份,将企业新春开工率定格在98%的高度。
一边是在内在外泉商钟情家乡的拳拳之心,一边是党委政府服务扶持的壮志豪情,同心协力的双剑合璧,挥出了新征程中开门红的胜利之师。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市完成民间投资224.83亿元,比增了29.8%。良好开端的激励下,泉州没有停歇,瞄准申报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争创国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目标,她正在把脉改革走向,抢抓发展契机,奋力描绘联手世界泉商、打造创业乐园的美好前景。
记者孙灿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