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泉州 > 泉州新闻 > 正文

林春晖:21村民将赴菲参加追悼会 生前捐百万建学校

2012-05-04 08:02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0

res01_attpic_brief

林春晖夫妻旧照

逝者:林春晖享年:90岁籍贯:晋江

追思者:晋江陈埭洋埭村村民及海外侨胞

  5月1日凌晨,林春晖因病在菲律宾去世,享年90岁。明天,晋江陈埭洋埭村的村民们将在村里为他举行追悼大会。后天,21位村民将代表全村,远赴菲律宾,参加他的追悼会。大家都说:“他不是村里外出华侨中最有钱的,却是对村里贡献最大的。”

  15岁时,林春晖就独自一人闯荡菲律宾,经多年拼搏,事业有成。村里人都记得,是他,帮村子铺设电线,让大家用上了电;是他,结束了村民吃河水的历史;是他,在困难时期推动了晋江鞋业的发展;也是他,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捐资兴建了村里的龙林中心小学……

  前年,林春晖坐在轮椅上,看遍了小学新校舍的每一个角落。那次,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

衣锦还乡帮助村里通水通电

  林春晖出生在晋江陈埭洋埭村。由于家贫,1937年,年仅15岁的他独自一人南下菲律宾谋生。一开始,他只能在杂货店当店员。几年后,经过努力拼搏,他与几位乡侨合资开办民兴日用纺织品批发商行,生意日渐兴旺。后来,他又先后创办了织袜厂、织布厂等,一直到1968年才第一次回到故乡。

  “当时他回来一趟相当不容易。”他的侄子、今年60岁的林恩典回忆,当时由于菲律宾与中国的关系不太好,不能直接回国。“那时,他刚好有事去香港。在那边,一听说可以从香港回大陆,他马上放下手头的事,踏上了回乡路。”

  回到家乡,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点着煤油灯,“到处都暗摸摸的”,林春晖很是感慨:“村里要发展,没有电,怎么行?”他当即决定要捐款为村里架设输电线路。但是,当时村里没人敢接受他的捐款,怕受到海外关系的牵连。

  1975年,在林春晖的捐助下,洋埭村正式通上了电。1980年,他又捐资10多万,为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改变了村民吃河水的历史。

困难时期带动晋江鞋业发展

  “通上电,为洋埭村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洋埭鞋业的崛起,包括后来洋埭人林土秋成为‘晋江制鞋第一人’,也多亏了当年林春晖对制鞋业发展的推动。”洋埭村委会主任林水清说,林春晖是公认的对村里贡献最大的华侨,到现在很多洋埭人还很感念他。因此,尽管他当年修的桥已翻修扩建多次,村民们仍然留下了当年纪念他的石碑。

  1985年,由于晋江“假药”案的发生,晋江产品在国内失去了市场,外商在晋江投资也持观望态度。这时,林春晖毅然联合海外及港台乡侨,在家乡投资创办了联丰鞋业公司,率先引进了现代化的制鞋机械和流水线生产设备。“在这之前,洋埭的制鞋业,全部都是手工生产。村里的其他企业是在他的带动下,才开始了机器造鞋。”林水清说。也是林春晖率先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做广告,为晋江产品恢复信誉做出了很大贡献,也为后来晋江能成为“中国鞋都”奠定了基础。

甘当桥梁促进乡侨与家乡情谊

  “我愿意成为家乡经济发展的纽带,我愿成为沟通海外乡侨和家乡人民情谊的桥梁。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更是我无上光荣的使命!”这句话,林春晖常常挂在嘴边。

  林恩典说,伯父常常说,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带动其他华侨,才能更好地为家乡发展作贡献。于是,在他与其他旅菲乡贤的倡议下,他们成立了同乡会,多次鼓励乡侨捐资家乡事业。不少侨胞在他的带动下,渐渐地也热心于家乡事业。

  “后来他老了,看到在菲律宾的华侨第二代,很多都没回过国,有的连闽南话都不会讲了,他很是揪心。”林恩典说,于是,林春晖经常组织在菲律宾的青少年回乡。1986年、1987年,他两次组织篮球赛,让家乡和旅菲的青少年在比赛中进一步沟通交流。

一生重教捐资百万建学校

  这么多年来,林春晖回乡的次数有限。但每次回来,有个地方他是必去的——龙林中心小学。

  林恩典说,伯父年少时,家里贫困,只读了4年书就辍学了。“他常跟我们说,没文化的话,出去会被人欺负,做生意什么的都没法做。下一代的教育要抓,家乡的事业才能发展”。

  所以,林春晖极为重视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1945年,村里的小学开建,事业尚未起步的林春晖就捐款数千元。1968年回国时,他为小学捐了一批课桌椅。1978年,他又亲自带领其他乡侨回乡,与村里一起商议建新小学,带头捐建了5间教室。1997年,他捐资30万元为学校购置了40台电脑,又捐资70万元成立了“林春晖、许淑玲奖教奖学基金会”。

  2010年底,因多年的心脏病,林春晖行动已经比较困难,医生曾劝他不要回国。但因为挂念村里的小学,他还是坐着轮椅回来了。“他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小学看看,之后才去祖厝祭拜。”林恩典回忆,当时伯父坐着轮椅走遍了小学的各个角落,还让他们抬着轮椅上楼,一间教室一间教室看过去。“看完学校,他很高兴,说‘时代在进步,学校也越来越好看了’,现在他也可以放心了。”

  那次,是林春晖最后一次回乡。(本网厝边记者 林天真 谭青 文/图)

新闻推荐

加载更多...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上一条:北大调查报告称,厦门白领“全国第二没烦恼
下一条:受委托帮搬家? 小偷遇前来询问的警察居然从容撒谎
24小时新闻排行榜